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貴州 > 黔南州 > 高中物理必修1,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高中物理必修1,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2-30 11:39:13 編輯:好學習 手機版

本文目錄一覽

1,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2,高一物理必修1

設全程為S前一半用的時間t1=(s/2)/v1后一半用的時間t2=(s/2)/v2全程平均速度v=S/(t1+t2)=S/[(S/2)/v1+(S/2)/v2]=2v1v2/(v1+v2) 設總時間為2T,則總路程為V1T+V2T 全程平均速度=(V1T+V2T)/(2T)=(V1+V2)/2
1;解:設一半位移為s s=v1*t1 s=v2*t2 ,t1=s/v1 t2=s/v2 v=(2s)/(t1+t2)=(2s)/(s/v1+s/v2)=2(1/v1+1/v2)=2v1v2/(v1+v2) 2:設一半時間為t S=v1*t+v2*t v=s/(2t)=(v1*t+v2*t)/(2t)=(v1+v2)/2

高一物理必修1

3,高中物理必修一

由位移公式:x=at^2/2 得a=5m/s^2 則水平合力F0=45N 把F正交分解為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豎直方向力為mg+Fsin37 水平方向為Fcos37 則Fcos37-f=F0 即0.8F-(9*10+0.6F)/3=45N 0.6F=75N F=125N
F豎直向下的分力F1=Fsin37° 所以物體對地面壓力為mg+F1=90+0.6F 摩擦力f為u(90+0.6F)F水平分力F2為Fcos37° 易得:0.5at2=10 t已知 為2 所以a大小為5am=F合力=45 F合力=F2-f= Fcos37°-u(90+0.6F)=45 u=1/3 解得F=125N

高中物理必修一

4,高一物理必修1

解:木箱勻加速下滑,S=1/2at2 a=0.8米/秒方 根據受力分析:ma=(mg sin 30)-(u*mg cos 30) u=0.1819
根據公式x=1/2*at^2a=0.8受力分析可得mgsin30-umgcos30=ma計算求u.
由下滑5秒,路程為10米可得,物體的加速度:0.8米/秒方物體下滑的加速度滿足: ma=mg sin x-u*mg cos x u 為摩擦系數,X 為斜面角度可求出 u=(g sin x--a)/gcos x
在沿著斜面方向受力分析,有沿著斜面向下的重力的分力1/2mg,沿著斜面向上的滑動摩擦力√3/2umg,由牛頓第二定律知1/2mg-√3/2umg=ma,a=1/2(g-√3ug)位移x=V0t+1/2at2解得u=7√3/25≈0.484
設三段時間分別是t1, t2, t3 則t2=2t1, t3=3t1 s1=gt12/2 經過s1后,速度v1=gt1 s2=v1t2 gt22/2=gt1*2t1 g(2t1)2/2=2gt12 2gt12=4gt12 經過s2后,速度v2=v1 gt2=gt1 2gt1=3gt1 s3=v2t3 gt32/2=3gt1*3t1 g(3t1)2/2=9gt12 9gt12/2=27gt12/2 得s1:s2:s3=1:8:27

5,高一必修1物理概念

在高中階段只接觸直流電,以后接觸到交流電的時候,會涉及到矢量電流的運算。直流電的電流只有正負,看似有方向,但是在電路中遵守標量計算方法,而不遵守矢量計算方法(平行四邊形法則)。
如果電流有方向 請問 -5A是什么意思
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勻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個常量 1、加速度a與速度v的關系符合下式:v==at,t為時間變量, 我們有 a==v/t 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單位時間內的平均變化率。 2、v==at是一個直線方程,它相當于數學上的y=kx(v相當于y,t相當于x,a相當于k) 數學知識指出,k是特定直線y=kx的斜率, 直線斜率有如下性質: (1)不同直線(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數值不等 (2)同一直線上斜率的數值,處處相等(與y和x的數值無關) (3)直線斜率的數值,可以通過y和x的數值來求算: k==y/x (4)雖然k==y/x,但是,y==0,x==0,k不為零。 仿此, (1)不同運動的加速度,數值不等 (2)同一運動的加速度數值,處處相等(與v和t的數值無關) (3)運動的加速度數值,可以通過v和t的數值來求算: ==v/t (4)雖然a==v/t,但是v==0(由靜止開始云動),t==0,但a不為零。 .變加速運動中的物體加速度在減小而速度卻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為零的物體速度大小卻可能不變.(這兩句怎么理解啊??舉幾個例子? 變加速運動中加速度減小速度當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與加速度大小沒有關系,例如從一個半圓形軌道上滑下的一個木塊,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減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 加速度在與速度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才改變速度的大小, 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變,如果想讓速度大小不變,那么就得讓它的方向改變,如勻速圓周運動,加速度的大小不變且不為0,速度方向不斷改變但大小不變。 剎車方面應用題:汽車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駛,司機發現前方有危險,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應,馬上制動,這個時間稱為反應時間.若汽車剎車時能產生最大加速度為5米每二次方秒,從汽車司機發現前方有危險馬上制動剎車到汽車完全停下來,汽車所通過的距離叫剎車距離.問該汽車的剎車距離為多少?(最好附些過程,謝謝) 15米/秒 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 那么停止需要3秒鐘 3秒通過的路程是s=15*3-1/2*5*3^2=22.5 反應時間是0.8秒 s=0.8*15=12 總的距離就是22.5+12=34.5 原先“直線運動”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這一章先講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運算法則學習力的計算。現在倒過來了。建議你還是先學一下這這章內容。 要理解“加速度”,首先要理解“位移”和“速度”概念,位移就是物體運動前后位置的變化,即由開始位置指向結束位置的矢量。 速度就是物體位移(物體位置的變化量)與物體運動所用時間的比值,如果物體不是勻速運動(叫變速運動),速度就又有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或某段位移上),位移與時間的比值;瞬時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 加速度就是物體速度的變化量與物體速度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如果物體不是勻加速運動(叫變加速運動),加速度就又有瞬時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或某段位移上),速度變化量與時間的比值;瞬時加速度就是物體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加速度。 對比上面速度與加速度的概念,你就會容易理解一點的。

6,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物理必修1知識點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一、 基本概念 1、 質點 2、 參考系 3、 坐標系 4、 時刻和時間間隔 5、 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6、 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動。可用從起點到末點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 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 分類 平均速度: 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 與速率的區別和聯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標量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瞬時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時速率 8、 加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 定義: (即等于速度的變化率) 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與速度的方向不確定。(或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 運動圖象(只研究直線運動) 1、x—t圖象(即位移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圖象(速度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發生變化)。 (3)、縱坐標表示速度。縱坐標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坐標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位移。 三、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1、兩種打點即使器的異同點 2、紙帶分析; (1)、從紙帶上可直接判斷時間間隔,用刻度尺可以測量位移。 (2)、可計算出經過某點的瞬時速度 (3)、可計算出加速度 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一、 基本關系式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 推論 1、 vt/2=v=(v0+v)/2 2、vx/2= 3、△x=at2 { xm-xn=(m-n)at2 } 4、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 應用基本關系式和推論時注意: (1)、確定研究對象在哪個運動過程,并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 (2)、求解運動學問題時一般都有多種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三、兩種運動特例 (1)、自由落體運動:v0=0 a=g v=gt h=1/2gt2 v2=2gh (2)、豎直上拋運動;v0=0 a=-g 四、關于追及與相遇問題 1、尋找三個關系:時間關系,速度關系,位移關系。兩物體速度相等是兩物體有最大或最小距離的臨界條件。 2、處理方法:物理法,數學法,圖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學研究過程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一、 三種常見的力 1、 重力: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 作用點: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點) 2、彈力 (1)、形變、彈性形變、定義等。 (2)、產生條件: (3)、拉力、支持力、壓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來命名的) (4)、彈簧的彈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彈力。 3、摩擦力 (1)、靜摩擦力: ①、產生條件 ②、方向判斷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2)滑動摩擦力:①、產生條件 ②、方向判斷 ③、大小:f=uN。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3)、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 1、定義;由分力求合力的過程。 2、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圖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計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2、 合力與分力的大小關系 三、力的分解 1、 分解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2、 分解原則:按照實際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兩分力的方向) 3、 把一個已知力分解為兩個分力 ①、 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求兩個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 ②、 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意:通過作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判斷) 4、 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關系。 三、 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一、 牛頓第一定律 1、 內容:(揭示物體不受力或合力為零的情形) 2、 兩個概念:①、力 ②、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 二、牛頓第二定律 1、內容:(不能從純數學的角度表述) 2、公式:F合=ma 3、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要點: ①、式中F是物體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②、矢量性 ③、瞬時性 ④、獨立性 ⑤、相對性 三、牛頓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1、 內容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點:①等值、反向、共線、異點 ②瞬時對應 ③性質相同 ④各自產生其作用效果 3、 一對相互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的異同點 四、 力學單位制 1、 力學基本物理量:長度(l) 質量(m) 時間(t) 力學基本單位: 米(m) 千克(kg) 秒(s) 2、 應用:用單位判斷結果表達式,能肯定錯誤(但不能肯定正確) 五、 動力學的兩類問題。 1、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求物體的運動情況(v0 v t x ) 2、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求物體的受力情況( F合 或某個分力) 3、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 (1)明確研究對象。 (2)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情況分析,畫出受力示意圖。 (3)建立直角坐標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運動方向為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力為正,與正方向相反的力為負。在Y軸和X軸分別列牛頓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時,所有物理量都應統一單位,一般統一為國際單位。 4、分析兩類問題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之間聯系的橋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圖 六、 平衡狀態、平衡條件、推論 1、 處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閉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 2、 若物體受三力平衡,封閉三角形法最簡捷。若物體受四力或四力以上平衡,用正交分解法 七、 超重和失重 1、 超重現象和失重現象 2、 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減速下降),超了ma;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減速上升),失ma。

7,高一物理必修一

高一物理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f = μFN 即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 (2) 靜摩擦力:①對一般靜摩擦力的計算應該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切記不要亂用 f =μFN;②對最大靜摩擦力的計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這里的μ與滑動摩擦定律中的μ的區別,但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是一樣的) 3. 力的合成與分解: (1) 力的合成與分解都應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具體計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為主。 第二章 直線運動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關系式: -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說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2)公式⑥指的是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速度,這樣就在平均速度與速度之間建立了一個聯系。 6. 對于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有下列規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為: 1 : 2 : 3 : … : n. (2). 1T秒內、2T秒內、3T秒內…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頓運動定律 1. 牛頓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個量必須是同一個物體的. (2)同時性: F合與a必須是同一時刻的. (3)瞬時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與a的瞬時關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慣性系中, 受制于宏觀低速. 2. 整體法與隔離法: 整體法不須考慮整體(系統)內的內力作用, 用此法解題較為簡單,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計算. 隔離法要考慮內力作用, 一般比較繁瑣, 但在求內力時必須用此法, 在選哪一個物體進行隔離時有講究, 應選取受力較少的進行隔離研究. 3. 超重與失重: 當物體在豎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時, 便會產生超重與失重現象. 超重與失重的本質是重力的實際大小與表現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實際重力發生了什么變化,只是表現出的重力發生了變化. 第四章 物體平衡 1. 物體平衡條件: F合 = 0 2. 處理物體平衡問題常用方法有: (1). 在物體只受三個力時,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合成轉化成兩個平衡力來處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分解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 (2). 在物體受四個力(含四個力)以上時, 就應該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的思想. 第五章 勻速圓周運動 1.對勻速圓周運動的描述: ①. 線速度的定義式: v = (s指弧長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義式: = ③. 線速度與周期的關系:v = ④. 角速度與周期的關系: ⑤. 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合外力,在計算向心力時一定要取指向圓心的方向做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變運動的方向,不改變運動的快慢。向心力總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變物體動能的,但它能改變物體的動量。 第六章 萬有引力 1.萬有引力存在于萬物之間,大至宇宙中的星體,小到微觀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體間的萬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們無法察覺到它的存在。因此,我們只需要考慮物體與星體或星體與星體之間的萬有引力。 2.萬有引力定律:F = (即兩質點間的萬有引力大小跟這兩個質點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說明:① 該定律只適用于質點或均勻球體;② G稱為萬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與萬有引力的關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 重力和向心力是萬有引力的兩個分力(如圖所示, 圖中F示萬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轉. 但由于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萬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關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與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兩個分量, 同樣有: a≈g>>a向 切記: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所受萬有引力與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脫離地球表面而成了衛星的物體: 重力、向心力和萬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說法而已.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一說到衛星就會馬上寫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衛星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徑之間的關系: (1). v= 即: 半徑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徑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徑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徑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說明: 對于v、 、T、a和r 這五個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個被確定, 其它四個量就被唯一地確定下來. 以上定量結論不要求記憶, 但必須記住定性結論. 第七章 動量 1. 沖量: I = Ft 沖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動量: p = mv 動量也是矢量,方向同運動方向. 3. 動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機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情況下) (2) W = pt (此處的“p”必須是平均功率) (3) W總 = △Ek (動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來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時功率) 3. 動能: Ek = mv2 動能為標量. 4. 重力勢能: Ep = mgh 重力勢能也為標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體重心到參考平面的豎直距離. 5. 動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機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文章TAG:高中物理必修1高中高中物理物理

最近更新

  •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迫不及待出自李晴如真《鏡花緣》

    那么這意味著什么呢,簡短的回答是迫不及待,出自李晴如真的《鏡花緣》,意思是等得太急了,迫不及待同義詞:又急又急迫不及待反義詞:移動待命迫不及待來源:李晴如真《鏡中花》第六回:“且是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6

  • 一帆風順花,一帆風順花有什么好處

    一帆風順花有什么好處2,一帆風順花有毒嗎1,一帆風順花有什么好處一帆風順是優良的觀葉植物,在南方地區可地栽,其他地區多盆栽觀賞。一帆風順的作用還不僅僅是觀賞這么簡單。別小瞧了它,一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6

  • 贊美女孩的詞語,贊美女性的詞語

    贊美女性的詞語佳人、美女、麗人2,夸贊女性的詞語優雅,美麗,高貴,睿智,陽光等等3,贊美女孩子的詞語溫柔美麗可愛大方有氣質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秀外慧中4,征集對美女的贊美之詞高貴,優雅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6

  • 線線平行,cad中 怎么畫一條線跟另一條線平行

    cad中怎么畫一條線跟另一條線平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偏移(快捷鍵o),如果長度不合適,再加長;還可以用多義線,直接畫平行的兩條線;另外,一些二次開發的軟件(我用的是清華天河cad)直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6

  • 我的人生故事,我的人生故事的介紹

    我的人生故事的介紹2,我的人生故事1,我的人生故事的介紹《MyLifeStory》將帶你體驗生存在現代都市生活的艱辛,努力朝著自己夢想職業生涯打拼的過程。2,我的人生故事如果沒有你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6

  • 難為男兒漢,求巫啟賢難為男兒漢MP3下載地址

    求巫啟賢難為男兒漢MP3下載地址你好!ftp://218.28.104.51/d04/2003/10/17/262.mp3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采納。http://www.cpoto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6

  • 卡拉米爾,什么是卡西米爾效應

    什么是卡西米爾效應卡西米爾效應(Casimireffect)就是在真空中兩片平行的平坦金屬板之間的吸引壓力。這種壓力是由平板之間空間中的虛粒子(virtualparticle)的數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6

  • 釣魚浮漂,什么牌子釣魚漂好

    什么牌子釣魚漂好良師浮漂(福建良師戶外公司生產,手作浮漂有納米、蘆葦、巴爾杉、孔雀羽等)。現在釣魚大多是用棗核型的長尾長腳浮漂,靈敏度高,抗風浪效果比較好;至于材質的話,孔雀羽的靈 ......

    黔南州 日期:2023-05-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池州市| 康平县| 绵阳市| 晋州市| 义马市| 贵州省| 加查县| 湘西| 湄潭县| 永寿县| 昭觉县| 马山县| 宿州市| 西藏| 翁源县| 鄄城县| 巴马| 庄河市| 四平市| 天全县| 清苑县| 乐业县| 沿河| 漠河县| 浠水县| 观塘区| 泰来县| 高青县| 富源县| 会理县| 咸丰县| 祁门县| 简阳市| 阜阳市| 太保市| 万山特区| 博爱县| 五大连池市| 鄯善县| 藁城市|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