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域近4000平方公里,轄有三市二縣二區,戶籍人口350萬左右,有外來人口100多萬,2017年gdp4500億左右,按戶籍人口來計算,人均gdp在13萬,折合2萬美元。論人口市區人口也就是一百多萬,再看一下市區規模,建成區沒多大,騎個電動車沿二環轉一圈也就是一個小時左右吧。
嘉興包括五縣兩區,總gdp是五千多億,桐鄉,平湖,海寧,嘉善,海鹽加起來有四千多億,市區也就是一千多億,和平湖,海寧,桐鄉,差不多,有沒有一個二線城市和下面的縣市差不多的。論人口市區人口也就是一百多萬,再看一下市區規模,建成區沒多大,騎個電動車沿二環轉一圈也就是一個小時左右吧,論消費,房價達到了,可是論收入水平,除了體制之內的,其他大部分不好說。
2、浙江湖州和嘉興為什么分家變成兩個地級市?
湖州和嘉興的分家,與當時我國的行政區改革是分不開的,1983年以前,我國是省縣鄉三級政府,其中還夾雜著機構地區和省轄市,由于它們屬于省級政府的派出機關,所以也就不屬于一級政府,到現在還留有一些機構地區,如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等。1981年,當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的論述中提出:“以大中城市為依托,形成各類經濟中心,組織合理的經濟網絡”,這是我國行政區改革的大背景,
1982年,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了改革地區體制的指示,我國縣的數目眾多,同時又是改革初期,行政上的管理及其不便,于是比縣大一級的地級市便孕育而生,這是改革開放初期在政治、經濟體制改革上的一次嘗試。198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又下發了《關于地市州黨政機關機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要求“積極試行地、市合并”,
江蘇在全國率先撤銷了地區,開始了撤地設市的改革。嘉興地區(駐地湖州市),共2市10縣,1981年吳興、嘉興2縣首先撤消,分別并入湖州、嘉興2市(都是省轄市),1983年撤消嘉興地區、湖州市、嘉興市,設立湖州市(地級)、嘉興市(地級),3縣劃入湖州市,5縣劃入嘉興市,撤地設市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說有立法權,地級市在決策立法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權。
比如說改善民生,地區撤地設市后,在稅收方面擁有更大的空間,由此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也將相應增加,總結一下,嘉興湖州為什么要分家(推測,僅供參考):1:分家前,嘉興與湖州,共1個地區,2個省轄市,10個縣,對于浙江省來說,要管理的機構太多,加之改革開放初期,需要上傳下達的東西多,太多的機構導致行政效率低下。
3、嘉興有多發達?
作為土里土長的嘉興人,我對自己家鄉的評價是小富、低調、平安,嘉興市域近4000平方公里,轄有三市二縣二區,戶籍人口350萬左右,有外來人口100多萬,2017年gdp4500億左右,按戶籍人口來計算,人均gdp在13萬,折合2萬美元。城鄉差別基本沒有,城鎮居民人均在5萬多元,農村居民人均在3萬多點,農民人均收入已連續十多年列浙江人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