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當年名噪一時的大慶油田,石油第一城,GDP和其他指標也被東營超越了,就算東營GDP打了七折,大企業聯保貸款,擠兌,以及新舊動能轉換,環保風暴,導致的倒閉潮大環境之下,東營也沒有走上其他資源型城市的老路。國家在,東營在;國家強,東營強;國家繁榮,東營繁榮。
1、勝利油田不行了,東營還能堅持多久?
勝利油田是個企業單位,東營市是一級行政區劃,石油資源可以枯竭,東營市作為一個地方行政區劃永遠存在。東營市作為沿海城市,有著寶貴的土地資源,蘊含著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東營市因油而生,多業并存,因與國家的經濟發展融為一體而繁榮,國家在,東營在;國家強,東營強;國家繁榮,東營繁榮。東營市的今天離不開每一位東營人的奮斗,東營市的明天也離不開每一位東營人的奮斗,每一位東營人的命運與東營的命運是一體的,
2、東營有勝利油田,為什么被評為四線城市?
作為一名東營人,作為一名在東營從事投資促進工作的人,我有話要說。首先我也看到了最新的城市等級劃分,說實話看到東營是四線城市,比較心痛,總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以下是以我的眼界來估計的評判標準,如有不妥請指正):經濟欠發達,企業不景氣,破產及瀕臨破產的企業多;地理位置差,并沒有位于交通樞紐位置;城市發展依托于油田,現階段發展受阻且城市轉型困難;沒有高等院校。
但近些年東營市已著力加快主導產業發展,以去年的產業分析來說:東營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900萬噸,是全國的近十分之一;子午線輪胎產能1.68億條,占全國的五分之一,7家輪胎企業入圍全球輪胎75強;石油裝備產業產值占全國的30%,是我國最大的石油裝備制造基地;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47%;全市銷售收入過百億元企業32家,13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17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1家企業進入山東省百強,
以上的成績足夠亮眼,綜上所述,我認為東營市目前的優勢有以下幾點:政府更加重視雙招雙引,并將該工作持續推進;政府主抓主導產業發展,尋求適合當地的行業企業前來投資,企業成規?;?、成產業鏈式發展;政策對于企業發展扶持力度大,涵蓋范圍廣,包括土地、稅收、固定資產、經營、高管人才、物流等補貼均處于北方城市前列;城市環境優美,道路平坦,機會多,潛力大;港口、機場、高速公路配套完善,高鐵將于2020年通車。
3、石油大學還會回東營嗎?畢竟勝利油田主要生產區在東營市?
1.石大區搬遷青島是為了長久發展,青島對人才的吸引力遠遠不是東營能比的,首先是生源,上學時太多同學就是沖著青島這個城市報的志愿,其次是教師,學校的發展終究靠老師的水平,東營吸引不了高層次人才,高層次人才對生活環境比較看重,學校在東營的發展慢慢走向了閉塞。搬遷青島吸引了不少高水平的教師,2.勝利油田和學校的關系的確挺密,但作用還沒有到達影響學校搬遷的程度。
4、東營如果沒了石油,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鶴崗?
會,不但會成為鶴崗,還會成為玉門,鶴崗房子三萬一套,玉門房子三百一套,還有被遺棄的工廠和社區,東營已經有這個趨勢了,有在這邊打工的外地朋友在市區外幾公里十萬買了套五十多平的大產權老破小,油田小區,配套尚可,交通也算便利,反正這邊年輕人出門都開車,對,我說的就是孤島,行政上屬于河口城區到東營港之間仙河鎮,那邊就是采油廠家屬區,建設于1970年代,是個孤零零的鎮子,樓房多數50—100平,各位看官,你們1990年代還節衣縮食時,他們很多就住樓房了,還是單位分的,辦理房產證時,也就交個萬把塊錢當時一個職工收入可以養活兩家人,就到2010年,他們這個群體家家戶戶有了汽車,偏遠井隊上下班都有班車,本地加油便宜,有的還能報銷,別說從河口買房子上下班,就是在東城西城買房,跑高速過去河口港口仙河鎮上班的職工都不少,不論油田單位還是地方政府事業單位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