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蘇聯在1993年和1999年,就發射過兩次人造月亮。你說的2020年的人造月亮應該是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提出的“人造月亮”計劃,成都將成為第一個人造月亮照射的城市,人造月亮對氣候和環境有沒有影響,近日看到一個報道,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提出了“人造月亮”的構想,準備在2020年實現首顆“人造月亮”的發射、入軌、展開和照明的一整套系統演示驗證,估計到2022年可以發射共3顆“人造月亮”,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的直接感受就是可以實現24小時的不間斷照射,屆時部分區域將不再有黑夜之說。
1、如果2020年人造月亮發射升空,我們會看見兩個月亮嗎?
你說的2020年的人造月亮應該是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提出的“人造月亮”計劃。按照這個計劃的相關介紹,這個計劃就是發射攜帶大型空間反射鏡的衛星到太空中去,然后通過反射太陽光的方式照亮地球表面,根據推測,人造月亮照亮的范圍大概時3600到6400平方公里,光照的最大強度時現在月光的8倍。下面這張圖就是人造月亮的原理圖,
簡單來說這個“人造月亮”就是用鏡子把太陽光反射到地球照不到太陽的那一面。這個事情其實早先蘇聯人也是做過的,叫做“旗幟”試驗,下面這張圖就是衛星上反射鏡的樣子,這面反射鏡當時只能夠在地面上形成直徑大概5公里的光電,并且位置不是固定的。中國設想中的“人造月亮”應該會比這面反射鏡要大,可操控性會更好,但是從效果上說,人造月亮的觀感會完全不同于真正的月亮。
因為月球反射太陽光發生的是漫反射,而且月球距離地球比較遠,所以在地球上看起來,月球是清晰的、巨大的天體,而這個人造月亮發生的是鏡面反射、距離地球也比較近,所以在地球上看起來,應該是一個周圍閃著巨大光芒的亮點。如果非要比喻的話,應該就是跟看汽車遠光燈的效果差不多:周圍一片黑,中間一個點,周圍都是光暈,根本看不清楚光源是什么樣的【如下圖所示】,當然了,人造月亮的亮度上肯定不如遠光燈那么亮瞎眼了——實際上這個人造月亮產生的最大亮度大概就是黃昏時候的光線亮度那樣,
不過,這個“人造月亮”我并不看好。這個人造月亮確實是不錯的想法,技術上也可以實現,到了關鍵時候還真的很有用【比如說夜間救災之類的】,但是本身這個技術回報率不高,而且風險也不太清楚,如果沒事兒就開著,很有可能會引起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物鐘的紊亂,產生的巨大的生物災難可能是難以想象的。所以在真正搞清楚這些影響、找到人造月亮的贏利點之前,貿然發射“人造月亮”是費力不討好的行為,
2、2020年成都的人造月亮,能否通過光照驅散霧氣,改變冬天陰冷多霧的天氣?
我是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很高興能回答您提出的問題。近日看到一個報道,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提出了“人造月亮”的構想,準備在2020年實現首顆“人造月亮”的發射、入軌、展開和照明的一整套系統演示驗證,估計到2022年可以發射共3顆“人造月亮”,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的直接感受就是可以實現24小時的不間斷照射,屆時部分區域將不再有黑夜之說,
“人造月亮”的工作原理,其實和月亮反射太陽光是一樣的,就是在衛星上安裝特制的巨大的反射鏡,把太陽光定向反射到地球的一定區域范圍內,基覆蓋面積、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可以進行調整,大致范圍可以在6000平方公里以內,也可精準定位于幾十平方米的區域。據公開的資料來看,“人造月亮”的光照強度不大,其亮度最高僅為月亮的8倍左右,考慮到大氣層的削弱和散射等作用影響,其照射到地球的光感,大致為路燈的1/4至1/5之間,而且由于“人造月亮”的體積與地球的體積相比很小,我們在地球上觀看,只會像一顆比較明亮的星星而已,
其實,成都市提出建造“人造月亮”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成都市及其周邊地區提供主要的夜間照明,進而節省一大筆電費和路燈安裝、維護開支;另外。至于能不能通過光照驅散霧氣,我覺得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按照能量守恒的定律,我們在地球上接受“人造月亮”反射過來的能量,不會超過鏡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的能量,由于鏡面面積相對地球來說非常小,照射到鏡面的太陽能量就會很少,而且再散射到幾千或者幾百平方公里,那么地面上真正能從中得到的熱量就會微乎其微,根本不會改變成都市上空原有的大氣流動,加上成都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盆地地形,陰冷多霧的氣象條件極易發生發生,靠“人造月亮”反射太陽光來達到消除的目的只能是“空想”了,“人造月亮”內心驚呼:臣妾做不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