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山西的暴雨沒7月河南的暴雨嚴重,但是山西的受災卻比河南的嚴重,在這背后我發現跟點原因有關。再從受災面積上看,雖然本次山西的短時降雨量沒有河南那么大,但持續時間更長,影響規模也更大,所以山西的受災面積要比河南大得多,全省11個市基本都受到了影響,總計有76個縣(市、區)175.71萬人受災。
1、極端天氣頻發,山西水災與河南暴雨相比,受災情況有什么不同?
今年的降雨地圖仿佛“倒立”了,傳統上洪澇災害頻發的廣東、湖南、江西、湖北等地,今年沒有出現大規模洪水,反而常處于干旱狀態的河南、陜西、山西等北方省份相繼上演了洪澇災害,我們不得不感嘆氣候變暖對極端氣象的影響實在太大了。雖然都是洪澇災害,但本次山西洪澇與7月份河南洪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具體體現在受災地屬性以及受災面積,
先說受災地屬性,7月份河南暴雨影響最大的地區是城市,雖然當時暴雨的短時降雨量要超過本次山西,但暴雨影響規模卻不算大,所以受災的主要是鄭州、新鄉市區。受極端暴雨影響,鄭州市區地鐵進水、醫院進水、大批私家車被淹,整個城市的交通基本陷入癱瘓,這相當于直接切斷了城市基礎運行,一句話總結鄭州暴雨的影響是“面積小但損失物資精貴”,
反觀本次山西洪澇災害,與傳統上南方的洪澇災害更加類似,受災害的主要是河流灘區、基礎農田、村鎮房屋等,并出現多處堤壩垮塌、橋梁沖斷、泥石流等,如果非要給洪澇災害定性,那本次山西的災害體現更趨于常見。再從受災面積上看,雖然本次山西的短時降雨量沒有河南那么大,但持續時間更長,影響規模也更大,所以山西的受災面積要比河南大得多,全省11個市基本都受到了影響,總計有76個縣(市、區)175.71萬人受災,
再加上山西與河南在基礎地形上存在差異,山西屬于高原地形,且境內多環繞型盆地,所以山西洪澇災害伴隨的農田破壞更多,粗略統計有360萬畝農作物受損,而且山西緯度更往北,氣候更干燥,高原土壤洪水承載能力更低,所以在大面積暴雨面前,也極易引發泥石流,綜合比較本次山西的洪澇災害損失要高過河南7月暴雨。歡迎點擊關注,留言一起探討,
2、山西水災與河南暴雨,從降雨量上看,誰的等級更高?
山西暴雨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就在人們歡度國慶佳節的喜慶日子里,山西從10月2日至10月7日普遍連降暴雨,遭遇損失比河南還要嚴重。人們可能還心有余悸,因為就在剛剛過去的七月份,我國河南省遭遇特大暴雨來襲,一時間,全國各地紛紛馳援,消息轟動了全國,讓人震驚,此次山西暴雨雖然損失比河南嚴重,但從降雨量上看,誰的等級更高呢?我們來看看對這兩次暴雨的命名,山西定義為暴雨,河南定義為特大暴雨,不言而喻,河南的降雨等級比山西要高,而且高很多。
下面我們用具體數字比較一下,山西平均降水量:119.5毫米;河南省的降水量671.1毫米。由此可見,河南省的降水量碾壓式的超過山西,為了更直觀的比較,我們來看一下它們所對應的等級標準:暴雨:5~100毫米大暴雨:100~250毫米特大暴雨:250毫米從以上暴雨級別,我們就可以直觀的看到,山西省的降雨量為119.5毫米,屬暴雨級別;河南省的降雨量為671.1毫米,屬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級別,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3、為什么河南暴雨被淹,而跟河南最近的山西沒事?
我是山西運城的,離河南就隔了一條黃河,離鄭州只有二三百公里,鄭州下暴雨當天,我們這里也下了一陣大雨(相對鄭州就是毛毛雨了),首先我先說一下地理,山西的人口密集區是由四五個盆地組成的“糖葫蘆”其他的都是陰山,呂梁山,太行山,中條山等山脈,這也是山西被稱為“表里山河”的原因。其他的都不說,就說離河南很近的運城吧,它的南邊是中條山,東邊是呂梁山,西邊是“一見楊過誤終生”的風陵渡,當雨云和水汽從河南過來,經過中條山和太行山,還有河南西部的伏牛山,這些山會抬高水汽,和云層,發生“冷凝效應”,山西這邊的雨就會被“擋回去”,所以山西這邊就沒有發生洪澇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