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智安祿山(亦指安清緒),史志指史思明(亦指史朝義),安史之亂是指他們揭竿而起反抗唐朝的一場叛亂,新唐書安祿山傳比舊傳增加了不少,安清旭及其同伙埋伏安祿山在其帳篷內將其擊斃,安祿山終于在公元757年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殺死,比如玄宗多次用各種材料獎勵安祿山以及安祿山縱容河北作惡的具體情況等等。
安祿山Deeds是一部唐史雜記,共三卷,可由唐堯儒執筆。這本書的每一卷都題為《華陰縣尉姚壯能編》。作者何時何地,生平事跡如何,無從考證。全書共三卷,從-0的出生,到至德二年(757年)安清緒、史思明被害。安史之亂是標志唐朝興衰的轉折點。新唐書安祿山傳比舊傳增加了不少。通過查考,可以知道很多都是以姚汝能的書為基礎,一些新的史實應該是從現在已經失傳的其他相關史書中取來的。但就安祿山 Deeds這本書而言,還有很多內容是正史所沒有的。比如玄宗多次用各種材料獎勵安祿山以及安祿山縱容河北作惡的具體情況等等。,都值得關注。書中所記載的內容,無疑是研究唐玄宗時期安史之亂和東北邊防形勢的重要材料?!逗上懔慵愤@本書附有苗光緒(1904)寫的后記,閱讀起來很方便。現存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和齊魯書店1997年出版的書比較好找。
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安智安祿山(亦指安清緒),史志指史思明(亦指史朝義),安史之亂是指他們揭竿而起反抗唐朝的一場叛亂。安史之亂從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到唐代宗寶應元年(762)結束,歷時八年。這一歷史事件是由當時的各種社會矛盾引起的,對晚唐影響很大。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包括統治階級與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民族矛盾和中央與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
3、 安祿山是誰殺死的?安祿山是8世紀時在中國領導反抗唐朝的叛亂首領。安祿山終于在公元757年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殺死,安慶緒在叛亂期間被他的父親任命為楊帆總督,但他對父親的領導感到失望,并開始密謀反對他。安清旭及其同伙埋伏安祿山在其帳篷內將其擊斃,安祿山死后,叛亂持續了幾年,但漸漸失去了勢頭,最后被唐朝的勢力打敗。延伸信息:唐朝(618–907)是短暫的隋朝(581–618)之后的中國王朝,那是詩歌、雕塑和佛教的黃金時代,首都長安成為一個偉大的國際大都市。唐朝成為一個偉大的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有影響力的國家,繁榮的貿易和交流把中國變成了一個經濟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