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地上撿了張紙,一看,正好是賣學區房廣告,南京學區房還真有8萬,鼓樓區一般在6~10萬之間。一個普通南京人你讓他到蘇北買學區房不太可能的,南京最近不是說學區房那里的上學政策要變化了嗎,許多人以為蘇北不如南京,可每年高考,蘇中贏定南京,蘇北也不輸南京多少。
1、南京學區房是不是涼透了?
階段性會涼一下,徹底涼就不要想了。原因很簡單,只要有就近上學的政策,就會存在學區房,目前在主要發達國家都是這樣,學區房的問題很難通過簡單平均教育資源去解決。以發達國家中高度追求社會公平的新西蘭為例,新西蘭公校一般按1-10分排名,是按所在區的人口富裕程度評分,地區收入最低的1分校國家投入教育補貼是最多的,10分校國家教育資源投入反爾會很少,從而促進教育公平,
但現實是成績好的依舊大機率是10分校,傳統的學區房也多集中在10分校的校區。究其原因,能買得起或租得起10分校區的一般都是中產及以上家庭,家庭在教育方面重視高、投入多,造就生源普遍質量好,推動了學校成績的不斷提高;而學校成績好又能吸引富裕家庭來區里買房、租房,所以一般好的學區都是有歷史的,很多高質量的私校也是設在好學區里。
南京的學區房也同理,好的學區教育資源是一方面,但更多是有歷史沉淀的,拉力瑯可不是一天形成的,是幾代家庭不斷積累起的人文素質才形成了今天的名校區;雖然這些區域表面看起來沒南京河西漂亮,被冠以“老破小”。同時應當看到,現在能買得起鼓樓名校區的家庭條件一定不會差,最簡單地從接送車輛上就能看出;很多拉力瑯的學生很小就去國外看過,甚至游學過,他們的家庭教育、眼界就決定了起點不會低,所以想讓名校被平均很難,
2、南京8萬一平的學區房,和蘇北縣城8千一平的學區房,你會怎么選?
剛從地上撿了張紙,一看,正好是賣學區房廣告,南京學區房還真有8萬,鼓樓區一般在6~10萬之間。其實,這種問題就不應該問,一個普通南京人你讓他到蘇北買學區房不太可能的。99%不會做這個選擇,但這個問題也不是無話可說。總的感覺,南京初中以下教育生態失常,蘇北的教育生態非常好。有學區房概念,但還沒炒起來,基本上一兩個或幾個村有一個幼兒園,誰也不會送到別處去,難接難送,自找麻煩。
鄉里或鎮上有一座小學,不可以跨鄉鎮上小學,也有家長在縣城買房,靠近學校的房子比其他區域商品房略微貴些,但絕不會翻倍。縣城里的小學初中也就各有一兩所,一般都是就近招生,不允許跨區域招生,蘇北由于學校少生源有限,所謂的學區房是賣房的炒概念,8000一平已然不便宜。南京情況比較復雜,導致學區房價格離譜,為一些人創造了財富神話,
遇到一個熟人閑聊,當年房子是分給她住,后來房改幾萬塊錢買下來,現在漲了100倍,自己都不相信是真的。選南師大河海大學為基準點,5公里半徑畫圓,學區房與非學區房價格大于2.5倍接近三倍,“拉力瑯”學區8-10萬,而周邊環境、房型,絕對差河西30年。但破房子就能賣好價錢,感覺南京招生政策也是配合,哪里是學區哪里不是,住房持有人要符合什么樣的條件,規定非常細,似乎學校是房產公司辦的。
南京學生家長壓力大,鄉鎮科級干部就幾個。省城,科級干部滿把擼,隨便遇見學生家長,一問,正科副處,再問學歷,重點大學比比皆是。許多家長自己是從農村考過來,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小小心愿是讓子女接受當地最好的教育,可要上好學校就必須擁有好學校的學區房,要上好學校的人多,學校就那么大,學區房成為稀缺資源。單純從子女接受教育的角度看,從蘇北來南京的,還真不如把孩子送回蘇北去接受教育,
在南京,上小學算中等偏上的學生考南大就很困難,但到蘇北按照蘇北模式,就可以成為頭部。為何?南京所謂好學校,教學水平也就相當于蘇北中等,而蘇北學生家長與南京學生家長就不在一個層次,把孩子送回老家,高素質家長 高質量教學管理 低頻度學校競爭=省心考好大學,許多人以為蘇北不如南京,可每年高考,蘇中贏定南京,蘇北也不輸南京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