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4月份,為了能更好的治理洪澤湖,經國務院批準,江蘇徐州的蕭縣和碭山縣,正式劃為安徽省,而安徽省的泗洪縣和盱眙縣也正式由江蘇管轄。此外作為交換資源,江蘇將北部的蕭縣和碭山劃給了安徽,有很多人說安徽虧大了,其實不然,當年碭山縣、蕭縣都有煤礦存在,那個年代擁有煤礦資源絕對屬于優勢礦產資源。
1、江蘇兩縣碭山和蕭縣劃歸安徽發展得怎么樣?
上世紀1955年之前,徐州轄上四縣(豐沛蕭碭——徐州以西),和下四縣(銅邳睢宿)。1955年4月份,為了能更好的治理洪澤湖,經國務院批準,江蘇徐州的蕭縣和碭山縣,正式劃為安徽省,而安徽省的泗洪縣和盱眙縣也正式由江蘇管轄,蕭縣和碭山兩縣,已經離開江蘇徐州63年了,那么這兩個縣離開家之后過的怎么樣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根據我了解的資料顯示,蕭碭二縣目前歸安徽宿州市管轄,而安徽全省也就是省會合肥發展的好些,比徐州的發展稍強一些,更別說其他地級市了,2017年,宿州經濟總量為1550.7億元,安徽省排名第8位。而蕭縣經濟總量為270億元,碭山縣為191.6億元,對比一下曾經的上四縣另外兩個兩個縣,江蘇省的沛縣和豐縣,2017年,沛縣經濟總量為756.32億元,豐縣經濟總量為456.94億元。
由此可見曾經的上四縣現在的差距是多大,綜上所述,我認為,安徽省目前也就一城獨大,除省會合肥發展的最好,第二大城市蕪湖的發展相對好些,其他地級市發展基本緩慢,更別說處于邊緣地帶的蕭碭二縣,假如蕭碭二縣還歸徐州管轄,根本不會淪落到至今還是貧困縣,應該和豐沛二縣的發展基本相當。就因為歷史原因,蕭碭二縣的分離,致使到現在都是徐州的痛,嚴重制約了徐州的發展,徐州離蕭縣只有20多公里,是離徐州最近的縣城,
2、1955年,安徽省最東部的兩個縣,為何劃入了江蘇省淮安市?
與這個問題相對應的情況是,同樣在1955年,江蘇北部的兩個縣也劃入了安徽宿州,這是因為1955年出于對洪水的治理,兩個省份之間對區劃做出了調整,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洪水所在的洪澤湖。新中國剛成立之時,初步設立的區劃,更多是以專區的名稱存在,但是省與省之間的區劃基本定型,但是當時我國的基建水平還遠沒有當前這么發達,而洪澤湖所在區域經常發生洪水,所以出于對洪澤湖的治理將湖岸西部的兩個縣劃歸了江蘇,因為治理洪澤湖顯然江蘇更加合適,畢竟洪澤湖通過高郵湖入長江的區域皆屬于江蘇境內,
此外作為交換資源,江蘇將北部的蕭縣和碭山劃給了安徽,有很多人說安徽虧大了,其實不然,當年碭山縣、蕭縣都有煤礦存在,那個年代擁有煤礦資源絕對屬于優勢礦產資源。這兩個縣其實距離淮北更近,但當時劃歸安徽時,安徽還沒有成立淮北市,所以當前看淮北和宿州之間的地圖,比較復雜,淮北在宿州境內還有飛地存在,而蕭縣僅有很窄的通道與宿州相連,
其實1955年如此調整區劃,有一定影響的城市應該是徐州,徐州本身的位置便位于江蘇最西北部,將碭山、蕭縣劃給安徽以后,徐州向西發展的腹地基本沒有了。當前徐州建成區便與宿州和淮北直接交界,而北部直接交界便是山東,徐州因此的發展中心只有向東偏移,這對徐州這座千年城市來講發展腹地還是比較遺憾的,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