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是一本藝術書,所以在聽課和評課上要講究技巧。如何做好聽課評課?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聽課評課”要準確細致地找準課堂的重點,把聽課的行為和學生的活動結合起來評價教師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狀態是評課時必須仔細觀察的一個重點。觀察時要注意學生學習是否主動、輕松,可以從參與狀態來評價。觀察全班學生參與學與教的廣度、深度和自覺程度,關注有多少學生參與了有效學習尤為重要。
課堂上學生、教師、學生之間有多邊的、豐富多樣的交流和反饋,整個教學環境和諧、積極、民主、平等,是積極向上的課堂景觀。但僅僅觀察參與和交流的狀態是遠遠不夠的,很可能被“虛假繁榮”所迷惑。所以一定要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比如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封閉的還是開放的,學生是否敢于提出問題、發表意見,思考問題是否全面、細致、全面。同時也要注意課堂生成的狀態和目標達成的狀態。
5、教師聽課評課優秀評語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學習中,說到評論,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評論可以幫助被評價對象更接近和達到目標,強化導向的行為,弱化偏離目標的行為。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樣的評論是好的呢?以下是我為老師講課和點評精心整理的優秀點評,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老師講課精彩點評1今天上午有幸聽了石老師的講座,講了一堂一年級數學上冊“6、7、8加幾”的課。從講座中,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1。老師充分復習了知識,了解到9加幾的加法計算是用加起來十的方法計算的。復習鞏固了算法的原理和方法,讓學生明白了9怎么加起來是十,怎么分解二和一的數,完全是基于此。
6、教師聽課評課評語老師講課點評集錦。聽課是一種仔細觀察課堂的活動,對了解和理解課堂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以下是老師講課的點評和我收集的評論。歡迎大家閱讀它們,供大家參考和借鑒!教師對講座的評論。教師語言表達能力較好,課堂講解層次清晰,注重啟發和拓展。老師基本功扎實,在講解中注重知識的記憶整理,在教學中結合習題及時鞏固,精準點評。板書寫得相當清晰規范。
2.教師準確把握疑問的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3.老師思路清晰,語言流暢,安排合理,效果良好。我的感覺是,我善于通過充分講解課文,突出重點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處理好智力培養和情感教育的關系,注重全面素質的實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出路,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于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學生不僅在課堂上接受知識,還自帶情緒。
7、公開課評課評語在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每個人都嘗試過寫評論。評語肯定被評價對象的進步,鼓勵其自信。什么樣的評論好?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關于公開課評價的評論,僅供參考。讓我們來看看。11公開課點評。作為副班主任,她積極配合班主任協調各項工作,靈活落實到位,使得班級日常教育井然有序,班級氛圍積極和諧。她對待其他班級的學生總是耐心而熱情。學生說:“王老師愛笑,不跟我們發脾氣,手語很清楚。”每個人都喜歡和她說話。
在政治學習上,她說話認真積極,每次學習總是按時高質量的完成。在教學和進修活動中,她珍惜每一次提升自己的機會,學以致用,學以致用,與時俱進,努力提升自己,奉獻同事,最終造福學生。3.教師忠于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處處嚴于律己。在思想上,教師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各項政治學習,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嚴格遵守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
8、如何有效觀課評課如何有效評價1班?觀察和討論課堂的意義。觀察和討論班級的意義是我們強調對班級進行有效評價的方式之一,用傳統語言描述就是對班級的評價。但是,它不同于傳統的課程評價。成都大學師范學院副教授陳大衛首先提出了觀摩研討課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觀摩研討課是參與者相互提供教學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課堂信息,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礎上,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和反思,從而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培訓活動。
常規性、普遍性、一線教師的參與性是聽課討論的主要特征,也是聽課討論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2.「觀摩評課」與「觀摩討論課」的區別傳統的「觀摩討論課」概念為什么會變成「觀摩討論課」?當前,我國正處于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課程評價的理念和價值取向也應隨之改變。今天的課堂不再是講解知識的課堂,而是實施教與學互動活動的組織,所以對班級的評價也應該著眼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
9、如何觀課和評課觀摩討論課的提出,不是簡單的換個術語,而是換個思路。與聽課相比,“聽”指向聲音,“聽”的對象是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的言語交流;為了了解真實的課堂,聽眾經常坐在后面。“觀”在課堂上不僅要用耳朵聽,更要用心去理解。應該從大處著眼,從關鍵處著眼,不能局限于偶然的個別現象。“討論”是圍繞課堂討論,“評價”是句號,“討論”是問號。
從很多意義上來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睛的觀察,除了言語和動作,課堂情境和故事,師生的狀態和精神也會成為感受的對象。更重要的是,聽課追求用心感受課堂,理解課堂。與討論課相比,“評”是得出結論,對課堂質量做出判斷;“討論”是圍繞課堂觀察收集的課堂信息提出問題,發表意見,“討論”的過程是展開對話,促進反思。“評”有被評對象,被評對象有“主”“客”之分;“討論”是指參與者圍繞一個共同的話題進行平等的交流。“討論”要超越“誰說了算”的爭論,改變教師在評課活動中的“被評價”地位和失語地位。
10、如何觀課評課1教師聽課評課的目的1。聽課評課是學校教學研究的一項重要活動,其主要目的是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設計和組織水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2.“聽課”或“觀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觀察、分析和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觀察、分析、研究的對象當然不能離開主體。但是,教師是課堂教學和設計的組織者,觀察、分析和研究的對象當然不能忽視教師的教學行為。
不分析教師的教學行為,研究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行為和效果是沒有意義的。3.聽課評課要以學為主,在課堂上觀察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比較教師的教學行為,考察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評價教師的課堂設計、組織能力和教學基本功。只有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才能正確判斷課堂教學是否激發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策略、方法和手段的應用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心理特點,學習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是否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