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駱崗國際機場,現為合肥駱崗通用機場,1977年11月合肥駱崗國際機場啟用,為合肥的空港門戶,2013年5月29日停用,30日零時啟用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合肥機場2018年即將突破10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將從省會干線機場邁入國內大型機場行列。
1、合肥機場未來如何規劃的?
合肥機場2018年即將突破10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將從省會干線機場邁入國內大型機場行列。由此機場定位也發生重大變化,按照民航局十三五規劃提出將成為國內區域性樞紐機場,同時2018年新橋機場有望提前2年完成一期航站樓設計的1100萬人次目標,二期主體擴建工作也將迅速啟動,按照平安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綠色機場概念展開規劃設計,必將成為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平臺!。
2、合肥新橋機場的發展瓶頸是什么?
合肥新橋機場距離市中心31.8公里,而且通往市區還有董鋪水庫和大房郢水庫阻礙,導致市民出行不便,新機場2013年開通,2017年客運吞吐量不到1000萬,客源需要進一步培養。由于合肥區位原因,旅客在中短途方面多選擇高鐵出行,經營管理能力也是制約發展的一大因素。圖、合肥新橋機場位置示意圖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地處合肥市經開區高劉鎮,距離市中心30多公里,這比首都機場距離北京市場還遠,
市中心北部還有董鋪水庫和大房郢水庫相隔,乘客不得不繞行西北路線前往機場。然而即便通了合肥地鐵S1,旅客去機場的路線仍相對遙遠,更遑論S1線開通遙遙無期。機場的定位也很關鍵,機場等級規劃和當地不配備也會造成極大浪費,例如遼寧錦州機場,盲目機場建設規模,而客運量又嚴重短缺,這導致物力、人力和財力的浪費。而機場等級過低,也會嚴重制約機場發展,
根據合肥市政府報告,新橋機場2期將在2040年實現4200萬人次客運吞吐量和58萬噸貨物吞吐量。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2017年新橋機場客運吞吐量為914.4萬人次,全國排名37,貨運吞吐量為6.36萬噸,全國排名32。現實和計劃差距較大,也帶來一定風險,經營管理是國際機場的軟實力,也是機場正常運作的前提條件。
3、合肥駱崗機場早已停運,未來駱崗周邊會怎么建設發展?
謝邀,合肥駱崗國際機場,現為合肥駱崗通用機場,1977年11月合肥駱崗國際機場啟用,為合肥的空港門戶,2013年5月29日停用,30日零時啟用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駱崗機場“退役”后,關于該片區如何改造的消息層出不窮,卻一直未有定數,原本2016年經國務院批準在原機場的基礎上改建為合肥駱崗通用機場,機場采用800米雙向、1900米單向跑道,為A類通用機場。
而今年7月,合肥市規劃局表示駱崗機場不再作為通用機場,與此同時,《合肥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及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與旅游發展規劃》中建議將8.3平方公里的機場改建成合肥的高端中央活動區,11月,《合肥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5-2020年)》透露將整合高鐵南站與駱崗機場一帶,形成城市主中心(CBD)。
隨后傳出消息,駱崗機場有望打造中央商務板塊,目前正對該板塊設計規劃全球招標,前不久,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告顯示,駱崗機場片區將進行概念規劃及城市設計。概念規劃中,生態資源是優先考慮要素,將加強林地、水塘、濕地、河流、綠地廊道等研究,完善生態板塊——生態廊道系統的保護與構建,對于片區下一步的產業定位,標書中透露將謀劃高端創新產業,結合環巢湖科技創新走廊、通用航空發展要求,重點研究科研創新、成果孵化、總部經濟等高端創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