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一般都會感覺湖北襄陽口音和河南口音相像,就是襄陽人和河南人用方言交流也是無障礙的。感覺湖北襄陽口音和河南口音相像,是因為地域接近的原因,作為一個襄陽人,還是很容易分清楚河南話和襄陽話的,河南話(baⅰ),襄陽話(be);伯,河南話(bai),襄陽話(be);吃,河南話(Chⅰ),襄陽話(Cⅰ),這些都說明河南話屬北方語系,語音與普通話一致,只是河南腔調硬,不如普通話好聽。
1、諸葛亮的躬耕地究竟在哪里,是湖北襄陽還是河南南陽?
我的回答:是湖北省襄陽。我的分析: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并且唐代劉禹錫寫的《陋室銘》中有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東晉史學家寫的《漢晉春秋》說諸葛亮家在南陽的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這里叫隆中。也就是在東漢末年這個地方歸屬南陽郡管轄,后來經過歷史的演變和行政區劃的劃分,這個位置屬于湖北省襄陽,
并且諸葛亮在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之后,在草廬中給劉備分析當前社會形勢,還有規劃出三國鼎立局面,提出了《隆中對》。諸葛亮的親朋好友和人際關系網大部分都是在襄陽,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自己躬耕于南陽,是因為南陽出現過東漢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諸葛亮希望蜀國后主劉禪能夠繼承劉秀的基業,興復漢室,所以我認為諸葛亮躬耕之地是湖北襄陽。
2、湖北襄陽的方言聽起來跟河南方言很像,但為什么襄陽不歸河南管?
雖然有這么多朋友作答,回答的也很精彩,還是想插幾句嘴(插嘴也是襄陽方言哦!),襄州區(原襄陽縣)與河南搭界的一些鄉鎮:如朱集,古驛,石橋,黃集等,還有老河口這些地方確實與河南口音相近,但是其它地方與河南方言區別還是很大的!河南語音其實與普通話很似,比如說燈:河南念(deng)襄陽念(den),凳也是;能:襄陽念(nen),河南念(neng),黑:河南話(hei),襄陽話(he);白:河南話(baⅰ),襄陽話(be);伯,河南話(bai),襄陽話(be);吃,河南話(Chⅰ),襄陽話(Cⅰ),這些都說明河南話屬北方語系,語音與普通話一致,只是河南腔調硬,不如普通話好聽。
襄陽很多方言字音更像古入聲字,如:白(be),黒(he),吃(Cⅰ)這些字發音短促,古入聲字就是這樣,而入聲字在北方語系里幾乎不用,在西南官話里使用更多,還有河南說話簡、短,喜歡用一個字表達,比如:中,叔,嬸、姑、伯、婆。襄陽人都是喊叔叔,姑姑,伯伯,婆婆(襄陽人指外婆),強調一下,襄陽人叫親叔叔都是叫二爹、三爹依次類推,也不叫嬸嬸而是叫二娘、三娘依次類推,
3、為什么湖北襄陽一直說古代歸河南南陽管轄?
這一說法欠思量,自古漢江分兩陽。江南為陰是襄陰,江北為陽是南陽,陰地生了風雛龐,陽地出了臥龍亮。歷代清楚鄰居暢,改革開放襄變樣,一心要把諸葛搶,諸葛歷代在南陽,隆中茅廬臥龍崗。襄人又把南陽仿,襄墳變成草廬樣,植園變成臥龍崗,如此實在太謊唐。李賀故里在洛陽,襄陽李賀為哪樣?洛陽牡丹天下甲,襄陽牡丹是啥花?同心同德為國家,不可為利傷人家,
4、為什么感覺湖北襄陽人口音與河南人口音相像?
謝謝邀請。作為一個湖北襄陽人,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好回答的,外地人一般都會感覺湖北襄陽口音和河南口音相像,就是襄陽人和河南人用方言交流也是無障礙的。所以在千里之外的廣州和北京,很多襄陽人和河南人對話后都會親熱的喊老鄉,感覺湖北襄陽口音和河南口音相像,是因為地域接近的原因。襄陽地屬鄂西北,與河南南陽接壤,襄樊跟河南交界,襄樊話有一個俗稱叫“二河南腔”,
河南湖北都屬于華中地區,兩地交流也比較多。據說抗日戰爭時期互有移民,口音相近很正常,其實作為一個襄陽人,還是很容易分清楚河南話和襄陽話的,襄陽話應該屬于西南官話。這種劃分主要基于一些關鍵特征,比如入聲派分和平翹舌以及很多方言詞等特征跟西南官話特征類似,或許襄陽話就是方言過渡的一個典型,既有河南話特征,又帶有西南官話的典型特點,外人聽來就不好區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