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武漢人,很多外地人都會說武漢人素質不高,很兇,排外,但是說這些話的人很多沒在武漢生活過,或者僅僅是接觸了幾個武漢人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武漢方言屬于西南官話,沒有翹舌音,使得語音過于裸漏,沒有修飾,導致語氣聽起來十分兇狠,再加上武漢人嗓門大,說話好像吼叫,所以剛來武漢的人是十分接受不了的,會覺得這里民風彪悍彪悍,好相處。
1、你怎么評價武漢芳芳這個人?
今天看到這個題目,真有點恍然隔世之感!怎么突然對芳芳頗為客氣了起來?不是說芳芳是漢奸、賣國賊、給敵人遞刀的人嗎?當時大有風雨欲來風滿樓,不把芳芳打入十八層地獄誓不罷休之氣勢。如今怎么都偃旗息鼓了呢?今天的問題是:你怎么評價芳芳這個人?為什么要這么客氣的問呢?莫非以往對方方的謾罵都煙消云散了嗎?或者說以往的帽子滿天飛,棍子遍地打的狂轟濫炸,只不過是蚍蜉撼樹的丑陋表演,
正如有人評價道:罵方方的人和方方,最終總有一方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的確時至,方方仍巋然不動,而那些大罵方方人,除了會扣帽子、打棍子之外,也自知理屈詞窮,否則怎么不繼續堅持真理,痛打落水狗呢?終于在今天,看到了對方方頗為理性的提問。這是進步呢、還是妥協?我想這應是最合情合理的提問了,雖然與芳芳從未謀面,但通過方方寫的日記和對方方的全面(網上)圍剿,可以說全中國的關心方方的人都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
怎樣評價芳芳?只能實事求是的評價,這一評價就是:人民至上!方方並不歡迎拍馬溜須,她曾告誡作家們:如果要吹須官員,請認真思考幾秒鐘。(大意)方方就是一個會寫文章的老太婆,一個喜歡文字的祖母級的普通人,雖然曾擔任過省作協的主席,那也是實至名歸。方方並不以住在別墅里而高人一等,她依然以一個普通市民的視角,觀察周圍的人和事,
2、你認識的武漢人是怎么樣的?
提到武漢人,很多外地人都會說武漢人素質不高,很兇,排外,但是說這些話的人很多沒在武漢生活過,或者僅僅是接觸了幾個武漢人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武漢人到底怎么樣,誰都沒辦法全面的評價,1.“武漢人很兇”?武漢方言屬于西南官話,沒有翹舌音,使得語音過于裸漏,沒有修飾,導致語氣聽起來十分兇狠,再加上武漢人嗓門大,說話好像吼叫,所以剛來武漢的人是十分接受不了的,會覺得這里民風彪悍彪悍,好相處。
這個我只能說,武漢話聽起來是兇,但是大家說話的態度卻是和藹的,習慣就好了,現在新一代的武漢人說方言的慢慢變少了,很多小孩已經不會說武漢話了,其實這也是一種悲哀。2.“市民素質低”?很多人說武漢的老一輩喜歡罵人,進地鐵上公交不排隊,瞧不起外地人,只能說哪里都有這種人,作為千萬人口的大城市,素質本身就參差不齊,不是誰都有那么好的教養,生活在底層的人民在文明建設方面是會差一些,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武漢人的素質肯定會越來越高,
3、為什么有人認為武漢是一個縣城?
誰最先說的這句話?是朱镕基總理。但他老人家不是責備,因為他清楚武漢為沿海改革開放做出的巨大犧牲,八九十年代,為支持沿海發展,武漢上交國家財政占地方收入比例全國最高,曾經一市之力超過整個廣東省全省。結果就是武漢沒錢了,沒辦法發展市政基礎建設,不得不錯過了其他沿海包括廣州深圳上海大力發展基礎市政建設的黃金時期,
以大橋為例,1995年通車的長江二橋,還是向香港新世界集團融資才勉強建成。到九十年代末期,沒錢的武漢市政建設當然遠遠比不上其他沿海城市,與武漢的城市定位完全不匹配,于是朱總理才有了這樣的感嘆,這是武漢人民犧牲自我、勒緊褲腰帶不得不面對的局面,但鳳凰就是鳳凰!武漢厚重的工業、教育、科技、交通基礎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意味著只要松綁,鳳凰就會迎來涅槃重生!進入新世紀,特別是近十年來,得到中央財政寬松后的武漢,在阮成發書記帶領下,武漢人民砥礪前行,全面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實力節節攀升,中國第五城、中國設計之都、世界橋梁之都等等這些國外專業機構和媒體的評價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