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的意思是,池塘里的龍因為不屬于這個池塘里的生物,必然會飛走,常用來表示有朝一日會出人頭地,.....我怕龍會有性,終非池中國事也,此詩出自晉代陳壽《三國志·武陟·周瑜傳》“恐龍有性,終非池中間之事也”,《不在池中之物》最后一句是“我怕龍得性”,水池:池塘。
比喻不是隱居無所事事的人。形容一個人不會甘于局限在狹窄的范圍內,一定會有更大的成就和更大的發展。水池:池塘。這里的比喻太狹隘,用不上。來源:《三國志》卷54《兀術》周郁傳:劉備是個勇猛的人物,有關羽張飛熊虎等將領,不會用很久。.....我怕龍會有性,終非池中國事也。
2、非池中物的上一句是什么?《不在池中之物》最后一句是“我怕龍得性”。此詩出自晉代陳壽《三國志·武陟·周瑜傳》“恐龍有性,終非池中間之事也”,這首詩的意思是,池塘里的龍因為不屬于這個池塘里的生物,必然會飛走,常用來表示有朝一日會出人頭地。作者簡介:陳壽(233 ~ 297),巴西韓安縣(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國西晉時期著名的蜀漢史家,陳壽年輕時,好學。師從同縣秀才喬舟,在任主簿衛將軍、東關刺史、關閣官、黃門侍郎。當時宦官黃浩專權,大臣皆附之,陳壽因不服黃皓,屢遭革職。蜀降晉后,他當過作家、知府、秀才、太子,晚年多次被貶,多次受到批評。元康七年(297)卒,六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