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學者認為在混亂的環境中無法安心做事,所以對羅隱的詩歌評價會有所偏頗,認為作品缺乏靈氣和文學內涵,引用名著的正派詩人認為羅隱的作品諷刺、低俗,尤其是到了宋代,認為其作品過于直白,甚至違背了儒家的中庸之道,于是逐漸不理會,主觀原因是羅隱的作品過于犀利,唐代寫諷刺詩的著名詩人不在少數,而羅隱的作品以諷刺、通俗易懂而為大眾所知。
羅隱,字趙建,新城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末進京,七年考中科舉。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他自己寫了一本書《謝罪書》,為統治階級所痛恨。所以,羅州獻詩曰:“雖偽經之書,勝于一休”。后來斷斷續續考了幾年,一共考了十幾次。我自稱“12、13年試用期”,最終失敗。史稱“十非第一”。黃巢起義后,隱居九華山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他遵照吳越國王錢镠的旨意回到家鄉,當過錢塘官員、謀士和仆人。909年(五代開平三年)卒,享年77歲。
1、漢代三國:司馬相如、卓文君、楊雄、孔融、曹操、曹植、曹丕、蔡文姬、阮籍。2.金與南北朝:陶淵明與謝靈運。3.隋唐:楊光、、、陸、楊炯、羅、、宋、杜沈燕、高適、岑參、王維、孟浩然、崔浩、賀知章、王昌齡、李白、杜甫、白居易、張繼、柳宗元、許渾、韓愈、魏應物。李賀,劉禹錫,文,李商隱,杜牧,羅隱,呂貴年,皮日休,王健。4.五代宋朝:歐陽修、蘇軾、陳師道、黃庭堅、尤茂、楊萬里、范成大、陸游、王安石。5.袁浩文、王冕、高琦、楊慎、李鄂、朱遵義和張文濤。
3、唐末詩詞大家 羅隱的歷史地位,為什么會大起大落?-0/的歷史評價除盛唐大贊外褒貶不一。主觀原因是羅隱的作品過于犀利,唐代寫諷刺詩的著名詩人不在少數,而羅隱的作品以諷刺、通俗易懂而為大眾所知,引用名著的正派詩人認為羅隱的作品諷刺、低俗,尤其是到了宋代,認為其作品過于直白,甚至違背了儒家的中庸之道,于是逐漸不理會。此外,由于羅隱的生活背景較差,唐宋后期以后的文人大多在談及晚唐時持貶義態度,晚唐是唐朝的末期,人民在戰亂中從泥潭中活了過來。宋代學者認為在混亂的環境中無法安心做事,所以對羅隱的詩歌評價會有所偏頗,認為作品缺乏靈氣和文學內涵,到了民國時期,得到了魯迅的肯定和宣傳,歷史地位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