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三國時的江東和現在江東有所不同。歷史上的“江東”是現在的哪里呢,雖然名義上魏國的首都在洛陽,但實際的辦公地點仍在鄴城,西周王朝是奴隸制國家,在現在看來,可以是一個大的部落群體,以農耕文明為主,兼有游牧性質的群體,在建國以前,在今甘陜境內經歷過不下四五次大的遷徙,同時那時候的城市有市無郭,城市布局可以是方的,也有可能是圓的,真正意義上的都城受人口的限制,不可能達到今天一個縣城的規模。
1、三國時荊州是現在的哪里?
三國時期的“荊州”與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可不是一回事喲,前者不但包含的地域要大得多,而且是一種類似于今天中國的“省”這樣的行政劃分制度。荊州是東漢設立的13州之一,最初由荊州刺史部管轄,同時也是漢代13個州之中面積最大的州,有“天下第一大州”、“天下咽喉”等溢美之稱,(荊州7郡)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割據一方,控甲數十萬,保境安民。
當時的荊州只劃為7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桂陽郡、長沙郡、零陵郡,筆者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劉表后來曾單獨設立了章陵郡。而曹操又把南陽郡的南面獨立出來劃為襄陽郡,此時,荊州才增加為九郡。即小說《三國演義》里提到了“荊襄九郡”,但是籠統地性稱為荊襄9郡是錯誤的,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就犯了這個小常識錯誤。
三國時期的荊襄九郡跨度范圍非常廣,其位置包括了今天中國的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南部、貴州省東部、廣東省北部、廣西省東北部在內的廣大地區,荊州最初的治所在南陽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市。東漢末年的軍閥張繡割據南陽郡,依附于劉表的勢力,同時,劉表又借助南陽的張繡抵御北方的曹操。張繡失敗后,曹操吞并了南陽郡,
劉表就把荊州的治所遷到了南郡(江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孫權在赤壁之戰后攻下了荊州7郡之一的南郡,并把它借給劉備駐守,這就是小說《三國演義》里提到的“借荊州”事件,由于南郡是荊州的治所,所以稱南郡為荊州也是可以的。就如同用重慶來稱呼渝中區一個道理,但是不明真相,往往會認為是孫權把整個荊州借給劉備了。
(荊州7郡)214年,孫權與劉備平分了荊州地界,除了曹操占有的南陽以外,湘水以西的三郡歸劉備,湘水以東的三郡歸孫權。“湘水劃界”后不久,劉備開始進軍漢中,孫權也圍攻合肥,雙方暫時又放下了恩怨,然而好景不長,219年劉備攻取漢中,關羽也在荊州發動北伐。趁著關羽主力在襄樊前線作戰的機會,東吳的呂蒙、陸遜攻下了關羽鎮守的湘水以西的3郡,
2、三國時的古城在什么地方?
《三國演義》里張飛與關羽等人古城相聚的古城是指豫州州治汝南(今河南省汝南縣),這座古城在今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南10公里處古城鄉古城村,京廣鐵路東側。古城遺址在古城村東北60米處,考古調查證實,該城實系春秋戰國時遺址。今城墻、護城河等均已蕩為平地,地表已沒有任何遺跡,《古城相會》關羽與張飛在古城相會,張飛一直認為關羽背了兄長,降了曹操,所以見關羽就挺槍就刺,關羽為了向張飛表真心,親自斬了蔡陽,張飛明白是冤枉二哥了,便和關羽抱頭痛哭,并請進城款待關羽,隨后二人便去尋找劉備,最后兄弟相見,在回古城的路上。
3、西周的都城到底在洛陽還是西安?
關于西周的都城在西安還是在洛陽的問題我來作答,相信初中歷史課本早就給出了答案,再有《新華字典》也有簡單的圖解,中國中央電視臺也有專業解讀——,現在是網絡時代,比較流行的一句話是“我是來看評論的。”,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豐鎬遺址”文物保護碑在我的家鄉隨處可見,以至于影響了我們村乃至我們街辦的拆遷開發等工作。
如果河南洛陽朋友要爭,建議先去國務院,先摘掉我們這里的帽子,然后愛誰誰去,官方的解釋西安,古稱長安,豐鎬等,其中豐又作灃,大部分在今陜西西安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馬王街辦,位于灃水(河)西岸。鎬在灃河東岸,歸灃東新城斗門街辦轄,咸陽是秦都,漢隋唐叫長安,西安是明朝以后的稱呼,西周王朝是奴隸制國家,在現在看來,可以是一個大的部落群體,以農耕文明為主,兼有游牧性質的群體,在建國以前,在今甘陜境內經歷過不下四五次大的遷徙,同時那時候的城市有市無郭,城市布局可以是方的,也有可能是圓的,真正意義上的都城受人口的限制,不可能達到今天一個縣城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