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造句(1)離開三天就不再吳下阿蒙了,至于現在,我知識淵博,但不復雜吳下阿蒙1,吳下阿蒙,中國成語,其拼音為wúXi(wúnahāméng),意思是比喻人的知識還很淺薄,吳下:現江蘇省長江以南;阿蒙:是指住在吳下一角的夢露,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著名的吳國夢露,意思是人無所知。
"吳下阿蒙"出自《資同治鑒》第六十六卷孫權《勸學》中的一個習語,泛指缺乏知識和才能的人,泛指知識尚淺的人。吳下:現江蘇省長江以南;阿蒙:是指住在吳下一角的夢露。吳下 阿蒙:原指三國時期著名的吳國夢露,意思是人無所知。現在,多用于別人的改造。他們的知識有了很大的進步,地位由低到高,由窮到富。
1,吳下 阿蒙,中國成語,其拼音為wúXi(wúnahāméng),意即比喻人的見識還很淺。出自《三國志傳》,兀術、夢露、裴松之引自《江表傳》。2.出處:(1)《三國志·兀術·夢露傳》裴松之引《河表傳》:“吾乃大師兄,惟略通武學。至于現在,我知識淵博,但不復雜吳下 阿蒙
1,吳下 阿蒙,中國成語,其拼音為wúXi(wúnahāméng),意思是比喻人的知識還很淺薄。它出自《三國志·兀術·夢露傳》和裴松之《江表傳注》。2.造句(1)離開三天就不再吳下 阿蒙了。(2)你以前一個字都不認識,現在不再是吳下 阿蒙。他現在不在學校。(4)看看他今天的成就,當初給他看的已經不是吳下 阿蒙。(5)我有點不敢和他競爭,因為他現在不是吳下 阿蒙了。
4、三國 吳下 阿蒙什么意思吳下阿蒙:本義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吳國名將夢露,也譯為知識和才能欠缺的人,比喻人的知識淺薄。吳下 阿蒙是中國的習語,出自《三國志·兀術·夢露傳》,它講述了夢露的故事,他是孫權手下的一個名人。小時候家里窮,沒機會上學,書也讀得很少,所以見識淺,知識面不廣,夢露,字子明,汝南縣阜北(今安徽省阜南縣王華鎮呂家崗)人。東漢末年的名人,早年依附于妹夫鄧當,與孫策并肩作戰。他因勇敢而出名,鄧死后,夢露率部拜司馬。呂蒙是吳棟攻滅關羽的最早發起者,他艱苦奮斗的事跡成為中國古代力學的代表,相關典故有“再會三天”、“相敬如賓”、“-0/ 阿蒙”等。據《三國志》記載,夢露“四十二歲,死于內殿”,關羽死于建安二十四年冬,盡管夢露死于公元220年初關羽之后,所以他死于公元220年。可知他生于公元178年,卒于公元2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