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香堤灣溫泉,是鄭州香堤灣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斥巨資投建,集溫泉養生,休閑度假,商務會議,住宿,餐飲,娛樂等多種功能為一體大型游閑項目,位于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人杰地靈的滎陽市,毗鄰中原西路,鄭口公路和鄭州城高速豫龍出口,交通條件優越,自然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香堤灣的溫泉為飲浴雙用的伅天然高溫礦泉水,富含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香堤灣溫泉好美的休閑養生溫泉。
1、鄭州周邊哪有真溫泉?
2、黃帝故里到底在哪里?
翻檢《辭海》《辭源》及海內外華文辭書,“故里”皆“鄉梓”之意,即出生的地方,但“故里”一詞,如今看來,已經被利欲熏心之徒用濫了用臭了,成了地方歷史造假的代名詞。其實大可不必宣揚什么“故里”,一者你沒有嚴謹的文獻論證、考古證實,光憑地方志喊些口號得不到學界認可,就算雇幾個“明星”站臺也只會惡心全國人民,純屬停留在打把式賣藝、吹口哨走夜路的檔次,
二者幾千年的人口遷徙、民族演變下來,即使名人故里在那兒,也跟你八桿子搭不著,撈名人沾死人光只會是一場游戲一場夢,浪費民力財力去賺臭名聲。因為歷史人物是民族的共同財產,誰也沒有私占、挪用的權力,從傳世文獻來看,沒有黃帝故里的記載。炎黃集團屬于先羌族,為華夏族的前身,古籍所載的軒轅國、軒轅丘、軒轅谷、姜水、漆沮水、涿鹿、橋山,都是黃帝留下的足跡,都不足于稱“故里”;反而有力證實了炎黃集團由西北向東方遷移的發展史。
這與分子人類學所揭示的先羌集團由喜馬拉雅山西麓進入渭水流域,分化出羌、藏、戎等民族的結論相符合,有學者大膽指出:昆侖山在帕米爾高原,那兒才是黃帝故里,我看也沒什么大毛病。可以這樣斷言:如果能確定黃帝DNA,我相信川藏甘地區羌族的血緣相近度要高于現今漢族地區,因為羌人至今仍是族內婚,大家知道,漢族是以儒家文化為認同的融合民族,血緣雜的很。
言歸正傳,整點兒干貨,本人就以古籍來探討黃帝故里,先說黃帝:少典實乃炎、黃所出的氏族名,與有蟜氏通婚而已,故“公孫”非黃帝之姓。《漢書?律歷志》說“黃帝始垂衣裳,有軒冕之服,故天下號曰軒轅氏”,軒轅為車、帽,故“軒轅”乃黃帝之號,黃帝之名實不可考,而炎、黃二帝之姓,卻史載鑿鑿:“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見《國語?晉語四》),《水經注?渭水》謂姜水即今陜西武功城西十里之漆水,而姬水即今陜西歧山、武功縣一帶之歧水,此學界共識。其實,姜、姬是先羌族群常用詞匯,意為女、男,姜水、姬水實則“母河”、“公河”,源于羌人原始的二元認知,至今在羌族等藏緬語族中,日月山水、皮鼓等仍分公母。
是不是陜西渭水流域就是炎黃故里呢?不能這樣說,因為軒轅谷、軒轅丘、軒轅國還在西邊。我們先來認識下皇甫謐,此公為文荒誕不經、臆想鬼扯,難以為據,故學者慎而遠之,其讖緯、神話大作《帝王世紀》曰:黃帝“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有熊,今河南新鄭是”。此乃河南新鄭“黃帝故里”傳說的毒源,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軒轅丘因黃帝所居而得名,而非黃帝居軒轅丘而得名“軒轅”。
再說,一個晉人,在《史記》《漢書》面前毛都不算,憑什么捏造出“有熊”的地望呢?“有熊”這一名頭出處,乃至馴“熊羆貙虎”之習,熟習洋文的知道,恐怕帕米爾高原還得往西,涉及民族感情,就此打住,呵呵!大家不要失望,我國最早的史地典籍《山海經》準確告訴了軒轅丘所在。《西山經》曰:軒轅之丘在“玉山”以西480里,“積石之山”以東300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