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問南山寺的月老廟在哪里,我可以清楚的告訴您,南山寺里面真的沒有月老廟。“月老”全稱“月下老人”是傳說中的專司婚姻的神祇,凡間名為柴道煌,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未婚男女像月老祈福就可以得到理想中的如意郎君,已婚的男女瞻拜月老之后,可以保佑婚姻美滿、白頭偕老。
1、三亞南山寺月老廟在哪里啊?
您好,我是光播,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三亞南山寺在海南島是非常有知名度的國家5A旅游景區,景區融匯了佛堂寺廟,人文歷史,福壽文化,自然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文化旅游景區,景區占地面積有5000多畝,光是佛堂有四座。按照游覽順序第一座是被稱為世界之最高108米的海上觀音佛堂,第二是觀音像最全的三十三觀音堂。
第三是雄偉壯觀仿盛唐風格的南山寺,第四是被稱為世界最貴的金子玉石打造的金玉觀音佛堂。您問南山寺的月老廟在哪里,我可以清楚的告訴您,南山寺里面真的沒有月老廟,其實月老指的的月下老人,在中國民間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神仙,他是主管著人世間男女姻緣的神仙。月下老人的形象通常是白胡子老頭,臉泛紅光,左手挽著紅絲,右手拄的拐杖上掛著姻緣簿,冥冥之中用紅繩系男人和女人的腳,而使他們結成夫妻,
未婚男女像月老祈福就可以得到理想中的如意郎君,已婚的男女瞻拜月老之后,可以保佑婚姻美滿、白頭偕老。聽說在烏鎮西柵景區有一座月老廟,是年輕男女求姻緣的好地方,那里廟宇不大,月老被供奉在正中,上面的牌匾上用傳統的紅字寫著喜結良緣,廟宇外種植著象征美好寓意的合歡樹,連理樹,樹上掛滿了紅絲帶,寄托著人們追求幸福美滿的姻緣,
在南山雖然沒有專門的月老廟,但是在三十三觀音堂里卻供奉著一尊保佑人們早結良緣,白頭偕老的觀音菩薩像魚籃觀音,又稱馬朗婦觀音。它手里提著籃子,籃子里放有一條魚,相傳南海之濱的人們非常淳樸善良,但不懂禮儀。觀音菩薩便化作一個美麗的漁婦前來點化,菩薩承諾誰能背誦她所教的佛經便嫁給誰做妻子,結果有一個叫馬郎的漁夫如愿以償,并最終得到了菩薩的點化,從此他們過上了很幸福的生活,
2、把媒人稱"月老",有何典故"出處哪里?
“月老”全稱“月下老人”是傳說中的專司婚姻的神祇,凡間名為柴道煌,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當代道教道長宗澤霖的《月老仙師寶誥》記述月下老人的司職如下:志心皈命禮,團圓月下,相思樹底,訂婚殿中,執掌天下之婚牘,維系千里之姻緣。慈眉一點,有情人終成眷屬,紅繩一牽,逃不過三世宿緣。拄杖巾囊,奔波於煙霧云霞間,
童顏鶴發,超脫於愛恨情仇外。大圣大慈,大仁大愿,牽緣引線,月下老者。合婚聯姻,正緣尊神,“月下老人”的記載,最早出自出自唐代李復言的《續玄怪錄·定婚店》杜陵(西安市三兆村南)韋固,少年便失去了父母,想早點娶妻,但一直不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去清河游玩,旅途中,住在宋城城南的一個旅店中。在客人中,有位旅客說給他介紹清河前任司馬潘昉的女兒給他,約好次日在店西龍興寺門口相見,
韋固求婚心切,絕早就趕到了相約的地點。月亮還沒下山,月色還很明亮,看見一位老人背靠行囊坐在臺階上,借著月光翻閱書本,湊近一看,不認識上面的字。韋固因而問道:“老伯您看的是什么書?我從小苦讀詩書,書上的字沒有不認得的,就是西方的梵文我也能閱讀,只有這本書從來沒見過,為什么?”老人笑著說:“這不是世界上的書,你怎么可能見過。
”問:“這本書是什么出處?”回答:“幽冥界的書,”韋固說:“幽冥的人,如何到了這里?”回說:“你起的太早,不是我不該來。幽冥界的官吏都主管著人間的事情,怎么不在人間行走?在道路行走的,人與神各半,只是看不見而已,”韋固問道:“您主管什么事情?”回答說:“天下婚姻簿子。”韋固聞言太喜:“我少年便失去了父母,想早點娶親,多生子嗣,
近來十年,我多方求婚,一直找不到合意的。今天,有人約我,來商議向潘司馬女兒求親的事,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回答說:“目前還不能成功,您的對象才三歲,要到十七歲才能進你的家門,”韋固又問:“行囊中是什么物件?”回答說:“紅繩子,專門用來系夫婦之足,雖是仇敵之家,哪怕貴賤相差懸殊,或是相隔天涯,或是異鄉,只要這個繩子一系,就沒辦法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