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北三環有時堵5、6公里,可歸根結底還是常青高架。北三環出口太少,下去還有一個紅綠燈,當然要堵,軍運會期間三環設了專用道但禁貨,結果一點都不堵,主要是走得慢,特別是大貨車超大貨車,相當于只有一條道了,怎會不堵,其它部分堵車點就是網約車違停候客,邊開車邊看手機接單,基本上高峰時段前方莫名堵一會兒都可以看到綠牌車的身影。
1、武漢3環為什么經常堵?
作為一個跑三環10年的老“三環人”,就此問題談一下切身感受和看法,按重要性排序:1、車太多。5年前北三環除了姑嫂樹到常青高架,其他都不怎么堵,東三環簡直不要跑得太快,現在基本全線不好走,與之對應的是武漢車輛數從200萬飆升到400萬,當然這是趨勢,限牌、單雙號限行等都是懶辦法不可取,還是要在城市管理上想辦法;2、大貨車太多。
主要是走得慢,特別是大貨車超大貨車,相當于只有一條道了,怎會不堵?軍運會期間三環設了專用道但禁貨,結果一點都不堵,三環已經行使城市主干道功能,車流會越來越大,所以要早日禁貨,解決辦法是四環收費由市財政買斷;3、設計不合理。一是有些立交如常青高架坡度太陡,大貨車爬得太慢造成堵車,比如北三環有時堵5、6公里,可歸根結底還是常青高架。
這個不太容易解決,可考慮的辦法是想法在立交上增加一個車道,小車道可以窄一點,非洲國家的兩車道公路的上坡都是這樣設計的,我們更會有辦法;二是有些出口設計不合理,比如南三環光谷的幾個出口、北三環東西湖出口,車流量巨大,卻只有一車道,即便是上下班高峰,過了常青高架就好走多了,就能證明這一點。我很奇怪,設計時不考慮車流量的嗎?每個地方為什么要一樣呢?而且北三環出口太少,下去還有一個紅綠燈,當然要堵,
解決辦法是,適當增加一些出口,并對一些出口和紅綠燈進行改造;4、司機駕駛習慣不好,三環事故多不是原因而是結果,這在長豐橋特別明顯,幾乎隔幾天就有事故,就是很多車包括大車亂變道造成的,許多出口堵車也是因為很多車不想排隊想插隊,最后只剩一條車道,非常易堵。解決辦法唯有加強管理,出口前設置盡量長的實線,最好是黃線,并加重處罰力度,做好提示,必要時在流量大的出口設交警加強現場管理(三環上很少見到交警,以前還經常有電動車在三環上跑甚至逆行,這本身證明管理強度不夠),
2、武漢市近期為何堵車如此嚴重?
據不確切統計,武漢現有本籍車輛400萬輛。然而每天在市內通行的外籍車輛就有不少,早晚高峰幾大著名堵點無非就是車多,行人非機動車通過斑馬線不按信號燈通行。其它部分堵車點就是網約車違停候客,邊開車邊看手機接單,基本上高峰時段前方莫名堵一會兒都可以看到綠牌車的身影,然后武漢的隧道,地下通道也多,這些位置都是進去堵得不行,一到出口就好了,這只能說是新手日益增多了。
3、為什么武漢的工資這么低?
個人覺得武漢不正規的小公司太多了,沒雙休,沒社保,只有一個月三,五千元的工資,什么福利都沒有!特別是光谷,街道口,中南那邊的寫字樓里,這類小公司是非常之多,工資待遇不怎么樣,招人的要求可不低,都還要求本科學歷。就業環境不大理想!我個人是在私人公司里上了幾年班,身邊年輕同事換來換去,很多211畢業的來了后基本工作不到三個月就要走去其他的城市,或者一心考公考證類的,實在前途太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