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故居“張園”袁世凱故居馮國璋故居馮國璋(1859—1919年)字華甫,河北河間人,北洋軍閥首領,曾任中華民國代總統。天津五大道上的名人故居,位于天津濱海新區,天津五大道上的名人故居徐世昌舊居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1855-1939),男,清末、北洋政府官僚,北洋政府總統。
1、天津五大道有哪些名人故居?它們背后有哪些歷史?
天津五大道上的名人故居,位于天津濱海新區。這里的小洋樓別具特色,構成了一幅異國風情建筑的靚麗畫卷,五大道地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曾居住過二任民國總統,分別是徐世昌和曹錕,七任國務總理或代理國務總理,分別是潘復、唐紹儀、顧維鈞、張紹曾、顏惠慶、龔心湛和朱啟鈐,此外還有數十位各省督軍、省市長等,著名教育家嚴修、張伯苓,著名醫學家朱憲彝、方先之,著名愛國將領高樹勛、鹿鐘麟,美國第31屆總統胡佛青年時期,英國400米跑奧運冠軍里迪爾等均曾在此居住。
這里就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縮影,是百年社會歷史變遷的一個寫照,從五大道地區有代表性的230幢風貌建筑的設計風格看,英式建筑89所、意式建筑41所、法式建筑6所、德式建筑4所、西班牙式建筑3所、庭院式46所、公寓式40所、西式平房5所、中西合壁式3所,各種風格的建筑匯集一處,堪稱萬國建筑博覽會。王占元故居王占元(1861—1934)字子春,山東館陶人,早年投淮軍劉銘傳部,
光緒十二年(1886年)他被保送入天津武備學堂第一期學習,后入宋慶的毅軍,參加過甲午戰爭。1895年,他到天津小站投入袁世凱編練的新建陸軍,被委為工程營隊官,1902年,袁世凱在保定編練北洋常備軍,王占元任步隊第七營管帶,轉年晉升為步隊第一標統帶,很快又被提升為第二鎮步隊第三協統領。1906年,王占元又由副將銜補用游擊,準以參將留直補用,
1910年他升為記名總兵,轉年又被授陸軍協都統銜。他只用了20年光景就一躍為清軍中高級將領之一,原偽滿州國領事館“疙瘩樓”“疙瘩樓”是1937年意大利建筑師保羅·鮑乃弟(PaulBonetti)設計英國人建造的一片意大利風格的八門聯體洋樓,也就是美國人說的rowhouse。三層半磚木結構,一層在半地下,正門在二層,高臺階,圓拱門;三層是曲尺形的陽臺,陽臺的花柱像珍珠串一般,新奇別致;四層是一排水紋花飾的百葉窗,窗上是綠色的遮陽棚,風吹日曬已經發舊并積了許多塵土,
“疙瘩樓”的外墻是用過火磚砌筑。過火磚燒流化后自然形成了疙瘩點點的外觀,所以天津人稱它為“疙瘩樓”,用天津話說就是“嘎得樓”,此樓原系英商先農公司營造,后出售。原產權為佟光宗、楊慰忱、沈幼仁及恩光醫院等,該樓西沿河北路,北臨睦南道,位于兩街的交口處,南抵馬場道。建筑面積6449.42平方米,為四層磚木結構西式樓房,具有濃郁意大利風格的連排式里弄住宅,
現285號住宅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在津居住的地方。李吉甫舊居位于和平區花園路12號,占地5434平方米,是一座二層的英國庭院式洋房,李吉甫是英商仁記洋行的買辦,他的住宅兼有東西方的建筑特色,外檐以紅磚清水墻為主,正門入口的門廊,由三個連續拱券組成,券下有圓形透孔花飾,庭院的中央有座噴水池,四角設大花壇,整個建筑格局豪華氣派。
樓內有臥室、客廳、餐廳、書房、衛生間等,每間房間都鋪設了木質地板,窗明幾凈,十分通透,顧維鈞舊宅主樓三層,磚木結構。建筑立面為紅缸磚墻,窗子與拱券相結合,門前立著一對巴洛克式麻花形柱,端莊典雅。顧維鈞,上海嘉定人,中國近代著名職業外交家,1912年入北京政府任職,1918年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巴黎和會,當時的北洋政府態度曖昧多變,中國代表團內部勾心斗角,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顧維鈞毅然挑起和談的重任,在所有艱苦的努力都失敗之后,他毅然拒絕在不平等和約上簽字,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張學銘舊宅睦南道50號:為張學良二弟張學銘舊居,紅磚清水墻,坡瓦頂,具有英國庭院別墅風格,張公撝舊居張公撝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唐紹儀之婿,天津英租界華人董事,曾任中國駐美國檀香山總領事,后加入美國籍。梁啟超紀念館莊樂峰舊居位于花園路10號,建于1926年,由外籍建筑師薄赫德設計建造,該建筑坐東朝西,主樓有四層,為德國庭院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