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構本身的限制我們都知道,教育機構辦學規模參差不齊,有大機構的連鎖,也有“夫妻店”,但是它都有一個目的----盈利。我也是一名教育培訓機構的負責人,針對教育機構什么時候復課,談一下我的看法,教育機構也是如此,一個機構出問題,那這個機構肯定會堅決的被取締,之前的投入、心血全都付諸東流。
1、教育機構是不是暴利機構?
我在教培工作了14年,最初進入這行時,跟人說起,大家都是投來看不起的眼神,在所有人心中,這行都不是正規職業。大約在13年、14年左右,隨著100教育高調大喊要通過網絡顛覆新東方開始,教育機構算是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大量資金涌入,帶來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和錢進入到這個行業,機構多了,這個“悶聲發財”的行業也就出現在了無數人多眼前,成了除了憲法上那幾個以外,最賺錢的事之一。
那么,這個行業真多如此賺錢嗎?行業內頭部機構多成本分析我之前寫過一篇關于成本占比的圖文分享,這里再拿出來一部分跟大家分享,對于機構來說,最大的成本主要來自于人和房租兩部分。這里不多說,直接給大家看下頭部機構對于各城市下各校區的成本控制要求,如下圖:這是各校區的成本,加上總部攤銷及集團攤銷,最終,新東方在上一個季度(2018年12月-2019年2月),營業收入22.54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1.95億,占比8.7%;好未來上個季度營業收入25.63億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3.67億,占比14.3%;樸新財報上給出的最近一個季度營業收入22.28億,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8.33億,
如果我們去看線上機構就更慘了。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暴利行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培行業成本主要來自于房租和人工成本。加上從去年年初四部委的文件,對教育機構收費要求、教學面積等的規定出臺后,教育機構的房租等成本占比變得更高,你身邊的很多本土機構的利潤甚至來自于不給老師上保險這種違法行為。那為什么我看到有些機構很賺錢就我目前接觸到的暴利賺錢的機構,主要是兩個原因:1、并非按照國家規定開設的教育機構,比如一些小區的黑班,或者鉆法律空子的機構,比如房屋沒有消防手續、不上稅、員工沒有保險等,
2、機構負責人分不清現金收入和結轉收入,造成將現金收入當作結轉收入來使用,以為自己是賺錢的。這種機構最終的結局幾乎都是資金鏈斷裂跑路,我們看到的那些跑路的機構幾乎都是把現金當結轉在用的。一個段子告訴你什么叫三方都不滿意某家長交了100塊錢上了一小時一對一課程,結果老師只拿到30元課酬,機構只賺了10元,
對于家長,花100元上了一個只價值30元老師的課對于老師,家長交了100元自己只賺了30元對于機構,收了家長100元,最后才賺了10元總結,教培行和是一個規模不經濟的行業,除非能像學而思那樣擁有自己強大的產品團隊,一切都走標準化路線我是于盼,一個在培訓行業工作14年的人,關注我,每天早上6點分享教培機構運營與管理心得。
2、教育機構什么時候復課?
我也是一名教育培訓機構的負責人,針對教育機構什么時候復課,談一下我的看法,遙遙無期!這是我對目前形勢下,教育機構復課的判斷!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國家有關政策的限制本身學校復課就是不得已而為之,這對政府、學校、家長和學生是一項巨大的考驗,頂著巨大的風險。有的地方更是一而再的推遲開學時間,有的地區甚至都不給具體的時間,
比如我所在的城市-青島,高三計劃4月15日復課,而膠州出現了疫情,膠州的高三學生立刻推遲開學!沒有具體時間!大家都知道,網課的效果不如班級授課,但是在現在的形式下,我相信沒有一個學校敢保證做到萬無一失。學校尚且如此,更何況教育機構?第二、教育機構本身的限制我們都知道,教育機構辦學規模參差不齊,有大機構的連鎖,也有“夫妻店”,但是它都有一個目的----盈利,
房租、水電、員工工資、兼職教師的課時費等等,到處都需要錢。作為教育機構的校長或者老板,肯定會想方設法的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讓盈利最大化,那么他們是否能做到像公辦學校那樣的嚴謹、細致、認真?檢測、消毒的物資是否完備?會不會能省則省?會不會走過場、做樣子?結果不得而知!第三、防疫檢查力量的限制一個城市,大大小小的輔導機構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家,我們的防疫檢測本來就壓力極大,是否有足夠的人力來對教育機構的防疫情況進行檢查?答案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