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赤壁之戰,還是襄樊之戰,或者是夷陵之戰,這三場戰役都是發生在荊州地界上的,這不能不說是荊州的特殊性和歷史富裕荊州的使命,根本原因就是赤壁之戰后荊州被三家瓜分,魏、蜀、吳三家政權的交界處都在荊州,在一個地方,這就是非常奇妙的事。東漢末年,從劉表單騎入荊州開始,荊州便成為中原之外相對穩定沒有戰亂的地區之一,在劉表主政的數十年中,荊州難得安寧,當北方霸主曹操打著統一天下的旗號開始南下荊州時,荊州便開始在東漢末年的歷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荊州有哪些歷史遺跡?
荊州,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的所在地,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湖北省內,若是只論近代以前的歷史遺跡的話,恐怕沒有城市能與荊州相提并論,不論是完好的城墻、恢弘的道觀,還是驚為天人的大遺址、珍品薈萃的博物館,無不彰顯著這座古城的厚重底蘊。得益于十四座明清城墻的聯合申遺,相信荊州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世界遺產零的突破,
世界遺產(暫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楚紀南故城(含雨臺山墓群、天星觀墓群)、八嶺山古墓群、雞公山遺址、荊州城墻、陰湘城遺址、荊州三觀(含元妙觀、開元觀和太暉觀)、荊州萬壽寶塔、郢城遺址、馬山墓群、雞鳴城遺址、荊江分洪閘、走馬嶺遺址、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桂花樹遺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荊州市、周老嘴鎮、程集鎮、瞿家灣鎮國家一級、二級、三級博物館荊州博物館(一級)、利縣革命歷史博物館(三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熊家冢。
2、怎么看“一部荊州史,半部三國史”的說法?
有一種說法,東漢末年之所以能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就是因為發生于荊州的三場戰役,三國就是在赤壁之戰中萌芽,在襄樊之戰中發展,在夷陵之戰中奠定,無論是赤壁、襄樊還是夷陵,都在當時天下十三州之一的荊州境內,所以說:一部三國史,就是半部荊州史,荊州是東漢十三州之一,地處長江兩岸,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南部、湖北省和湖南省全部、江西省西部、貴州省東部、廣東省和廣西自治區北部,當時的一個荊州抵得上今天的三個省。
東漢十三州荊州之所以在三國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荊州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荊州位于天下之正中的位置,是華夏中原地區進入江漢平原的唯一通道,也是北方政權南下統一華夏的重中之重,自古便有“得荊州者得天下”的說法,東漢末年,從劉表單騎入荊州開始,荊州便成為中原之外相對穩定沒有戰亂的地區之一,在劉表主政的數十年中,荊州難得安寧,當北方霸主曹操打著統一天下的旗號開始南下荊州時,荊州便開始在東漢末年的歷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荊州第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赤壁之戰阻止了曹操統一天下的步伐,赤壁之戰發生在荊州赤壁就是今天湖北省咸寧市下轄的赤壁市,在當時屬于荊州的江夏郡,曹操南下荊州進行統一之戰,劉表的繼任劉琮舉城投降,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占領荊州除江夏郡之外所有的郡縣,只要曹操再進一步,拿下江夏郡的劉琦和劉備,就占領了荊州七郡,接下來就能揮師江東,攻打東吳,一統整個長江以南。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僅僅5萬人的孫劉聯軍在周瑜的帶領下,在赤壁以火攻擊敗了曹操東征主力,硬生生地扭轉了曹操統一整個南方的計劃,在客觀上促成了天下不能被曹操統一,不能統一當然就是分裂,雖然赤壁之戰不能保證是不是三國鼎立,但三國鼎立的局面卻是在赤壁之戰后形成的,赤壁之戰后,天下局勢逐漸開始明朗化,北方的曹操仍然是最大的霸主,南方的孫權盤踞江東自成一霸,荊州的劉備在取得江南四郡之后又借來了南郡,之后攻取益州,拿下漢中,成為了南方的另一霸,自此三國鼎立局面初具規模,但并不穩定。
襄樊之戰發生在荊州荊州第二個重要作用就是:襄樊之戰阻止蜀漢政權的發展勢頭,整個三國之中,蜀漢的勢力是發展最快的,同時也是衰弱最快的,劉備從一無所有到橫跨荊、益二州也不過用了10年時間,劉備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后產生了錯覺,覺得蜀漢勢力是天下最能打的,也是最強的,于是戰略冒險開始了,這便是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
襄樊之戰是一場在錯誤時間發動的錯誤戰爭,因為蜀漢還沒有準備好北伐,關羽就提前暴露了實力,一開始襄樊之戰關羽是打得有聲有色,不僅把襄陽和樊城團團圍住,而且還一不小心威震華夏,整個華夏為之震動,也客觀上促成了孫權與曹操的暗中聯合,最終的結局就是關羽被殺,劉備勢力徹底退出荊州,襄樊之戰產生的深刻意義就是促成了三國鼎立的發展,由原本兩弱聯合共抗強敵的局面,變成了三國爾虞我詐進行殘酷政治的局面,蜀漢勢力被徹底打掉了主動發展的實力,老老實實地被打回了益州,阻止了蜀漢政權的發展勢頭,也就維持了三國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