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工資3000與企業10000元普通崗位比。體制內工資3000與企業10000元技術崗位比,體制內工資3000與高科技企業10000元技術崗位比,說實話,體制內工作的待遇只能說是中等水平,因為比較穩定,所以很多人擠破頭想進入體制,體制內工作的穩定性毋庸置疑,不管是公務員還是事業編,只要你不犯什么低級錯誤,一般是不會被開除或者企業的,在北上廣深雖然掙得多,但是工作穩定性肯定比不上體制內。
1、體制內的真實工資是多少?
體制內真實的工資水平,絕對超出很多人預料,不是因為高,而是因為低,尤其是中西部地區。以本地西部三線城市為例,你能想象一個正科級干部的每月到手收入不超過3000元嗎?不管你信不信,事實就擺在那里,比如本單位下屬事業單位的某管理七級干部,其每月打卡收入就只有2700多元。2022年1月基本工資調整后,才勉強到3100元,
除此之外,這個干部每個季度可以拿扣除30%績效的返還,大學在2400元左右,平攤到每個月相當于增加800元,加起來不到4000元。另外年終績效每年可以拿到2萬多,算下來,意味著這名正科級干部每年到手的收入大概是7萬多元。而實際上他的工齡已經接近20年,一個二十年的干部,還是正科,一個月只有3000多,年到手收入7萬多,是不是和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樣。
有人可能會說,你那是事業編,公務員工資高,果真如此嗎?算算賬就知道了。同樣是正科級公務員,每月到手工資收入是4600多元,包括車補,另外每月有基礎績效1500元,加起來6100元左右,年終另有2萬左右的綜合績效獎勵。加起來,年到手收入9萬多,比同級事業編多兩萬,收入確實要高一些。但是對比整個社會面,這個收入只能算中等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在本地這個小城市,也就是維持小康線的水平,前提還必須是另外一半也有相當的收入。當然相對中西部地區,公務員和事業編的收入要高得多,比如江浙一帶,正科級公務員的年收入普遍在25萬 ,杭嘉湖一帶更是超過30萬。事業編比公務員略低,年收入一般也不會低于20萬,就收入而言,基本是中西部地區的一倍以上。然而相對于東部發達地區動輒數萬的房價,二三十萬的年收入也僅僅是維持正常生活,沒有家庭支持想買房也不容易,
綜合性價比,不見得比中西部地區高。很多人總認為公務員工資高,多半有羨慕嫉妒恨、不了解情況故意夸大虛高的成分在里面,公務員或者事業編的真實收入,并沒有他們想像的那么理想。不管你信不信,無數體制人的現實擺在那里,體制工作之所以讓很多人趨之若鶩,更大的原因在于它的穩定,而不是工資待遇。一句話,想賺錢,想發財,別進體制,
2、編制內到手工資6000,在三四線城市是什么水平?
單論工資收入,體制內工作不算高,只能說比上不足不下有余。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線城市為例,2018年新進公務員試用期轉正后,崗位工資 津補貼 車補 餐補 通訊補貼 物業補貼,扣除五險兩金后實際到手3700多,事業單位因為沒有車補,加上每月要扣30%績效,新進人員實際到手不超過3000。這個工資水平,說出來可能很多人會大跌眼鏡,但實際情況就是如此,公務員事業單位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美好,
不僅小公這里是這樣,幾乎所有的三四線城(東部幾個發達省份除外),新進公務員每月工資扣除五險兩金,實際到手收入一般都在3300到4000區間,很少突破4000,算上公積金收入、年終績效獎,年入收入大概也就在六七萬左右。真像題主所說的每月到手6000,絕對不是普通公務員小白,至少是正處級別的領導干部才能拿到這個收入,
3、體制內工資3000,比得上企業一萬嗎?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我侄兒子也正好明年上半年畢業,我和他討論過這個問題。首先我來說說工資3000元的公務員的收入吧,以筆者所在的湖南中部城市為例,很多剛入職的公務員的打卡工資正好在3000左右,另外一年還是績效工資、綜治獎文明獎之類的兩萬多塊錢的樣子,綜合到手5000多一個月,每個月還有一千多的公積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單位統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