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廣西三月三是什么節日廣西三月三的簡介,1、“壯族三月三”不僅是廣西壯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也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三月三是壯族祭祖的日子,宋、齊、梁、陳時,廣西屬湘州和廣州壯族三月三是什么節日,壯族三月三是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
1、“壯族三月三”不僅是廣西壯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也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主要集中在南寧、柳州、百色、河池、崇左、來賓、欽州、防城港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梧州、玉林、賀州等一些漢族地區。多年來,這些地方的各族干部群眾一直有將“壯族三月三”作為廣西民族傳統節日并予以放假的愿望。近年來,先后有100多位自治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和提案,要求將“三月三”確定為廣西的民族習慣節日并予以放假。特別是2013年自治區“兩會”期間,有32位人大代表和32位政協委員分別提交了相關建議和提案。2、壯族的三月三是以唱歌為主要活動內容的祭祖的節日,因此又叫歌圩節、歌婆節或歌仙節。三月三是壯族祭祖的日子。這一天壯族人家都要帶著準備好的祭品,如肉食、糕點、香燭和紙幡到祖先墳上祭祖。擺好供品,行祭拜之禮
壯族三月三是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歷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農歷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現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法定傳統假日,本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頭或江邊飲宴歡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農歷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3、廣西農歷3月3日是什么節日歌圩的時節,也是祭祖掃墓的時節。廣西地處我國大陸最南部,南臨北部灣,西南與越南接壤,陸地面積23.67萬平方公里,北部灣海域面積約12.93萬平方公里,廣西的名稱由來是因宋代置廣南西路,后簡稱廣西。元朝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設省的雛形,明朝,廣西是當時全國13個布政使司之一,稱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設廣西省,從那時起直至民國時期,省會絕大部分時間設在桂林,1912—1936年一度遷到南寧,三國兩晉時期,廣西先屬吳,其后歸于晉及不斷更替的南朝宋、齊、梁、陳各政權。三國時期,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吳國分交州為廣州和交州,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晉屬廣州。宋、齊、梁、陳時,廣西屬湘州和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