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地圖標(biāo)注省份思維導(dǎo)圖
思維導(dǎo)圖又稱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蕩圖、思維導(dǎo)圖、靈感觸發(fā)圖、概念地圖、樹狀圖、樹枝圖或思維地圖,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以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
2. 中國地圖標(biāo)明省份
中國地圖是一只雄壯的大公雞。后來發(fā)現(xiàn)中國地圖像公雞并不是老師獨創(chuàng)的比喻,而是一種國人普通認可的觀點。其實,中國地圖經(jīng)過了漫長的歷史時期,才變成今天的雄雞模樣,歷史上中國的疆域更廣大,在元朝的時候像楓葉,而在清朝像海棠葉,直到建國才逐漸顯出公雞的形狀。而中國地圖之所以像公雞而不是其他動物,有著深刻的含義。
3. 中國地圖思維導(dǎo)圖的畫法
從地球儀上看,世界的海陸分布極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看地球上的海陸分布。
大陸、半島、島嶼、群島、大洋、海、海峽
大陸:即地球上面積寬廣而完整的陸地。地球上一共有6塊大陸,分別是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南極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其中,亞歐大陸包括亞洲和歐洲兩大洲。
半島:是指伸入海洋或湖泊陸地,一面與大陸相連,其余三面被水環(huán)繞。大的半島主要受地質(zhì)構(gòu)造斷陷作用而形成,如中國的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等。此外,由于沿岸泥沙流攜帶泥沙由陸向島堆積,或島嶼受海浪侵蝕使碎屑物質(zhì)由島向陸堆積,逐漸使島與大陸連接,形成陸連島,中國山東省的芝罘島就是這樣一個島。從分布情況看,世界上大部分半島都分布在大陸的邊緣地帶。
島嶼:島嶼是指散布于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環(huán)水、高潮時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陸地。在狹小的地域集中2個以上的島嶼,就把它們稱為“島嶼群”,列狀排列的群島稱為“列島”。而如果一個國家所有國土都坐落在一個島上,那么這個國家就被稱為島國。
島嶼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大陸型,一種是海洋型。大陸型島是大陸棚上那些被水包圍但未被淹沒的部分;海洋型島是指那些從海洋盆地底部升高到海面的島。世界上較大的島大多都屬大陸型。最大的格陵蘭島,面積為2175600平方公里,與毗鄰的北美大陸由相同的物質(zhì)組成,由一片狹窄的淺海與北美大陸隔開。新幾內(nèi)亞島是世界第二大島,它是澳大利亞大陸臺地的一部分,一道很淺而窄的托列斯海峽將它與陸地隔開。托列斯海峽附近的海底只要稍稍翹起,就完全能夠?qū)⑿聨變?nèi)亞與澳大利亞連接起來;相反的,海平面稍有上升就會淹沒丘陵海岸,而余下的丘頂就會變成岸外小島。
群島:簡單來說,群島是指一群島嶼,包括若干島嶼的若干部分、相連的水域和其他自然地形。群島最早指多島海(分布著很多島嶼的海),如愛琴海中的島嶼。后來,人們將太平洋圖阿莫圖低群島、巴拿馬灣中的珍珠島等也歸為此類。根據(jù)形成原因,可分為構(gòu)造升降引起的構(gòu)造群島,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群島,生物骨骼形成的生物礁群島,外動力條件下形成的堡壘群島。群島也是有大有小,許多大型群島中通常也包含著許多小群島,如馬來群島就包括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東南群島、西南群島、馬魯古群島等。如果島嶼排列成線形或弧形,人們又將其稱為列島,我國就有長山列島、澎湖列島等多個列島。
全世界有50多個重要的群島,分布于四個大洋中。其中,太平洋有19個,大西洋有17個,印度洋有9個,北冰洋海域中有5個。
大洋:離大陸較遠的遼闊水域,是海洋的中心部分。大洋約占海洋總面積的89%。深度較大,海水的溫度及鹽度不受大陸的影響,平均鹽度在35%左右。
海:大洋靠近大陸的部分稱為海。深度較小(一般2000~3000米),海水特征受大洋和大陸兩方面的影響,會出現(xiàn)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世界上海的面積約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11%。根據(jù)地理位置劃分,海可分為邊緣海、地中海和內(nèi)海。
海峽:又稱為“海上走廊”、“黃金水道”,是指兩塊陸地之間連接兩個洋或海的狹窄水道。它一般海水較深,水流湍急。海峽在航運上、軍事上都具有重要意義。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共有1000多個海峽,其中較為著名的有:連接北冰洋和太平洋的白令海峽;連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連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直布羅陀海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