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2019年竟然成了人口流失嚴重的省份,要知道山東的計劃生育其實并不嚴格。比如,武漢一個城市的GDP就占去湖北全省的30%;鄭州的GDP則占到河南全省的20%;成都則占到四川的37%,提現了山東的大仁大義精神和勇于擔當,為國分擔的愛國情懷。
1、山東怎么了?怎么都在說山東?
我來說說吧,土生土長的山東人,孟子故里鄒城人,今年37了,湖北讀大學,深圳工作生活了15年了。誰不說我家鄉好呢,可是真的愛不起來,沒關系辦點事真難。記得最深刻的就是兩件事,一是還是上戶口,各種文件,各種蓋章,還要上環結扎,我爸跑了一星期沒辦成。我老婆湖北人,在湖北上戶口就是夫妻身份證結婚證,準生證,出生證,20分鐘搞定,
我不知道他們要這么多文件干嘛。第二件事就是深圳的一個朋友做機械加工的,煙臺人,跑回山東開廠,各種執照搞了快兩個月,大概是10年前了,在深圳東莞基本都是一周內搞定,完全不用找關系,最后他還是灰溜溜的滾回深圳了。所以我果斷轉了深圳戶口,在深圳買了房,山東真的是回不去的故鄉了,山東有歷史,有積淀,也形成了所謂的文化,例如孔孟思想,酒文化,但是對于中小企業,民營經濟來說很致命。
我很多發小不是工地干建筑,就是擠破腦袋做公務員,要不然就是個體戶。創新很少,大鄒城全國百強縣那么多年了,大家都知道靠的兗礦集團,靠的幾個重污染的化工廠,有多少民營企業,有多少科技創新企業?山東2019年竟然成了人口流失嚴重的省份,要知道山東的計劃生育其實并不嚴格。努力吧,大山東,畢竟有人,有資源,工業門類齊全,人杰地靈的好地方,
2、怎么看待河南與湖北的諸葛亮躬耕地之爭?
諸葛亮當軍師,曾經說過,(操,困于南陽,和臣本布衣,躬耕南陽)都是現在的南陽,并不是襄陽,那個時候襄陽屬于南郡管轄,不要混淆視聽,襄陽所謂的古隆中也就是三百年左右,與南陽臥龍躬耕地無可相比,有點常識的人都清楚了,襄陽偽造歷史文化,偽造更改地名,天下人皆知,依然是(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襄陽人只有在寓居地上下功夫了,至于躬耕地累死你們襄陽棒棒也沒有用的,歷史就是歷史,一千多年了,更改不了的,無非是繼續為南陽躬耕地打廣告服務的小丑。
3、湖北是一個怎樣的省份?
湖北?是一個大熔爐的省份,一群人自稱老鄉卻說普通話,基本就是湖北人。襄陽地區講河南話,十堰地區講陜西話,恩施地區講四川話,荊州地區講湖南話,黃石地區講江西話,黃岡地區甚至就有英山縣來自安徽,基本安徽話,湖北有代表性的方言也就是武漢話、黃岡話。湖北教育很發達,武漢的大學數量應該說僅次于北京、上海,與南京相比毫不遜色,力壓西安、成都、杭州、廣州等地,
但湖北的大學生卻留不住,涌向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發達地區。湖北的教育名揚全國,問題是湖北優秀師資從大學老師到中學老師都在外流,湖北四季分明,既是千湖之省也是長江與漢水灌溉之地,農業發達。湖北工業經過晚清民國以來的發展,僅次于幾個發達省份,武漢鋼鐵公司、光谷,也是赫赫有名,湖北的發展有些郁悶,那就是武漢市越來越大越來越發達,省內“高處不勝寒”,沒有可堪匹配的其他城市。
4、山東gdp名列前茅,但濟青兩大城市在全國并不是很突出,做大濟青工程的話山東適合大城市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么,你是怎樣看待的?
感謝題主邀請,今年上半年的各省成績單發布,山東GDP還是同往年一樣,排在全國第三位,次于廣東和江蘇省。至于濟南和青島這兩位龍頭城市,其實說不上全國突出,但也說不上“不突出”——至少對青島而言,因為青島也是全國14個“萬億俱樂部”城市之一。2017年的GDP達到1.1萬億元,與南京、長沙、武漢等城市都大差不離,
而這些城市基本上屬于我們日常所說的“二線城市”之列。如果說“一線城市”才算突出的話,那全國范圍內要想再誕生一個深圳,確實挺難的,至于大城市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可能武漢、鄭州、成都等都算是吧?比如,武漢一個城市的GDP就占去湖北全省的30%;鄭州的GDP則占到河南全省的20%;成都則占到四川的37%!這幾年,山東的臨省安徽也是大省會戰略,合肥的GDP占比高達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