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開始是劉備受邀救援徐州,然后劉備帶著他的“仁義”出發(fā),進入徐州后迅速感化徐州的官民,陶謙一看到劉備就要讓徐州,此為一讓徐州。關于這個問題,我將從歷史事件本身和我個人對讓徐州的原因分析兩個方面進行探討歷史中的讓徐州所謂的三讓徐州,陶謙病重,再次召見劉備,提出讓劉備出任徐州牧,最后劉備在無奈中出任徐州牧,此為三讓徐州。
1、陶謙為什么要三讓徐州給劉備?
關于這個問題,我將從歷史事件本身和我個人對讓徐州的原因分析兩個方面進行探討歷史中的讓徐州所謂的三讓徐州:陶謙三讓徐州出自于《三國演義》,其目的是為了刻畫劉備仁義滿天下。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們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只要有點良知的人都應該將劉備奉作上賓,然后為了劉備的事業(yè)犧牲自己的利益,三讓徐州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的開始是劉備受邀救援徐州,然后劉備帶著他的“仁義”出發(fā),進入徐州后迅速感化徐州的官民,陶謙一看到劉備就要讓徐州,此為一讓徐州,曹操因呂布偷襲后方撤兵后,陶謙再次提出讓徐州,在劉備推辭的情況下,陶謙只好邀請劉備駐守小沛,此為二讓徐州。陶謙病重,再次召見劉備,提出讓劉備出任徐州牧,最后劉備在無奈中出任徐州牧,此為三讓徐州,
歷史事實:歷史上陶謙讓徐州確有此事,但是并非三讓。只是在病重時和下面的人說劉備可以安定徐州,于是就有了徐州眾人請劉備出任徐州牧。劉備起初謙讓,后被陳登說服出任徐州牧,《三國志.先主傳》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陶謙為何在死后讓劉備出任徐州牧我認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陶謙在徐州任職期間,任用小人,徐州政治并不清明;如果傳位給兒子必有禍害,劉備出任徐州牧,應該是陶謙和徐州世族商定的結果。陶謙的在徐州的作為:公元188年徐州爆發(fā)黃巾之亂,朝廷任命陶謙為徐州刺史鎮(zhèn)壓黃巾軍,他在徐州的主要功績是實行屯田恢復生產(chǎn)。而在之后的時間內(nèi),他信任曹宏等小人,很多忠良被讒害,徐州再次進入混亂狀態(tài),
徐州的混亂,影響最大的就是徐州世族和徐州百姓。所以在這樣的狀況下,陶謙讓位給兒子,肯定也會遭受到徐州世族的反對,甚至是兵變,劉備出任徐州牧,是權利的平衡:陶謙在徐州就職的6年時間內(nèi),肯定建立起了自己的一股勢力(我認為以糜竺為代表)。同時以陳登位代表的徐州世族也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勢力,在陶謙彌留之際,為了穩(wěn)定徐州的現(xiàn)況,雙方勢力協(xié)商決定讓劉備出任徐州牧。
2、63歲?陶謙?三讓徐州,34歲劉備接過后,為何徐州會丟失得如此快?
因為北方世家階層普遍不承認劉備,劉備出身低微,家境貧寒,因為同宗資助才能夠拜到大儒盧植門下,可惜過去學生也要分親疏的,而且劉備當時年輕,好鮮衣怒馬,估計也沒怎么讀書。不過,劉備此生最大的機遇就是結交到了師兄公孫瓚,才有后期的發(fā)跡,后面,劉備支援徐州,結果陶謙送了4000丹陽兵就立即轉為徐州手下,想來徐州世家是看不上劉備的。
陶謙死前沒有傳給兒子,一是兩個兒子確實能力不足,當諸侯死得快,二是看好劉備。即便如此,劉備依舊自卑,不敢接任徐州牧的職務,勸說無效的陳登去信袁紹說明此事,袁紹回信同意劉備接任徐州,得到盟主與行車騎將軍袁紹批準,劉備接任徐州才得到徐州官員的默認,然而,徐州當時有三大世家,陳硅、趙家、曹家。其中,陳登是在忽悠劉備,趙家因趙昱死亡而躲在一邊,曹家則與呂布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