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面積:1.2390萬平方公里(中國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第8名)。中心城區面積598平方公里。市轄區面積1418平方公里。
重慶主城區,也稱為老重慶地區核心區,是指重慶市恢復直轄市建制前,作為一個特大城市的全市城域范圍。這一范圍同時也是自1937年成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和中央院轄市以來,直到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恢復直轄市建制的60年時間中重慶市逐步形成的全市行政區域范圍,即從社會學和城市經濟學意義上所指的,將重慶作為一個有城鄉二元體構成的城市意義上的一個地域范圍。
5. 重慶地圖主城區地圖
西南方,重慶屬于西南方,地處祖國西南,重慶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國內陸的西南部,自古是成都的東面門戶,重慶北有大巴山,南有大婁山、武陵山,嘉陵江在境內與長江穿匯合,順時針方向與陜西省、湖北省、湖南省、貴州省、四川省接壤。
重慶市中心城區(主城區)坐落在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四面環山,江水回繞,城市傍水依山,層疊而上,既以江城著稱,又以山城揚名。然而最具特色的,還要數山城夜景。憑高眺遠,萬家燈火起伏錯落,銀霞明滅,與兩江粼粼的波光、滿天閃爍的星斗交相輝映,其景奇麗醉人
6. 重慶主城地勢圖
重慶的地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和低山為主,東南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兩座山脈。
重慶地貌基本特征:
重慶市地處我國四川盆地東部,屬我國陸地地勢第二級階梯。東北部雄踞著大巴山地;東南部斜貫有巫山、大婁山等山脈;其西為紅色方山丘陵;中部主要為低山與丘陵相間排列的平行嶺谷類型組合。
重慶市簡介:
重慶是中國直轄市,位于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地跨東經105°11'~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陜西,是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最大的工商業城市 ,是中國中西部唯一直轄市,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重慶是中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重慶又簡稱“渝”。1929年,正式建市。1997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重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48.43萬人(2016年),轄38個區縣(26區、8縣、4自治縣),擁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等人文景觀。
7. 重慶主城區地圖劃分
面積:8.24萬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5月,重慶市下轄26個區和12個縣(自治縣),區:萬州區、黔江區、涪陵區、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開州區、梁平區、武隆區。
縣(自治縣):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忠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人口:3102萬
面積:8.24萬平方千米
重慶簡稱“渝”,三面環山,城區依山而建,故以“山城”著稱;嘉陵江、烏江在這里與長江交匯,又以“江城”聞名。重慶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紅巖精神”起源地,世界美食之都。擁有長江三峽,世界遺產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和金佛山等壯麗景觀。
8. 重慶市地圖主城區
截止衛星地圖拍攝時間2019年5月,重慶市城市連片建成區900平方千米左右
9. 重慶主城區地理圖高清
工作原理是靠電力牽引。
重慶主城區地理條件復雜,已建成的軌道交通線路采用以下兩種制式:跨座式單軌,應用線路有2號線、3號線;鋼輪鋼軌鐵路,應用線路有1號線、6號線及其支線國博線。
跨座式單軌:是指通過單根軌道來支撐、穩定和導向,車體騎跨在軌道梁上運行的鐵路。跨座式單軌特點是適應性強、噪聲低、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非常強。類似于“空中小火車”,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60公里左右。
輕軌
輕軌運輸(Light Rail Transport, LRT)泛指與路面交通混行的有軌電車和鐵路列車,又稱輕軌捷運、輕軌鐵路,簡稱輕軌、輕鐵。城市軌道交通中的“輕軌”與“地鐵”相對應,城市公交系統中的有軌電車、導軌膠輪列車與城市軌道交通輕軌列車在技術上完全不同,因此不屬于輕軌系統。
10. 重慶市主城區地形圖
為什么重慶是在中國地圖上有顯示?
因為重慶他是一個市區,它是屬于中國的,他當然要在中國的地圖上有顯示,如果他不在中國的地圖上顯示他去哪里顯示他是屬于中國的城市,當然,要在中國的地圖上,他是中國的城市,它是屬于中國重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