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說起來有些尷尬了,湖北往南,也就是接近湖南的地方的人和湖南人一樣普通喜歡吃辣,我就是湖北人,住在和湖南僅一江之隔的監利,這邊的湖北人和湖南人的飲食幾乎無二,喜辣重口味,當然是指大多數。通常來江南人吃草頭主要就是清炒,方法很簡單,最大限度品嘗其鮮嫩味道。
1、湖北人是什么體質?平時飲食吃辣椒多么?
這個說起來有些尷尬了,湖北往南,也就是接近湖南的地方的人和湖南人一樣普通喜歡吃辣,我就是湖北人,住在和湖南僅一江之隔的監利,這邊的湖北人和湖南人的飲食幾乎無二,喜辣重口味,當然是指大多數!而在襄樊這些接近河南的地方又喜歡吃清淡,喜面食!武漢人的飲食又普通帶甜,去武漢出差有幸見識過,最有名的熱干面也是甜的,吃飯時發現鯽魚也放了糖,很少有很辣的菜,這口味似乎又偏向廣東!比如一下湖北的飲食,就是口味沒有統一,隨著別人的口味而變化,可能也是八大菜系沒有鄂菜的主要原因吧。
2、牛吃草,長得都是蛋白質,為什么人吃草,卻只能長脂肪?是這樣嗎?
草(植物)里面其實是富含蛋白質的,但其所含蛋白質都是粗蛋白,人類者消化利用率很低,人類能高效消化利用的就只剩碳水化合物了,對了就是糖類(含淀粉),而這些碳水化合物被人類吸收后最終會轉化為葡萄糖,為人類提供能量,多余的側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了,牛有四個胃,在消化菌群的幫助下能夠大幅度提高消化植物粗蛋白的能力。
3、紅菜苔是湖北特產嗎,怎么做好吃?
不管你身處地球的哪一個角落,你的胃總是誠實地告訴你,故鄉在哪里,壹周君曾經為北京的朋友帶去一件特殊的禮物,那就是一捧又大又粗又脆嫩紅菜薹。紅菜苔,又名紫菜苔,是武漢地區的特產。其實,紅菜苔算是顏值高的蔬菜,色澤紫紅、葉子頂端開出金黃色的小花,今已傳入湖北各地及江西、四川、湖南。紅菜苔與武昌魚齊名,是皇帝菜,曾被封為“金殿玉菜”,
做法多樣,可清炒、醋炒,亦可麻辣炒,菜薹炒臘肉,是一道著名的湖北風味小炒,菜薹味鮮嫩,臘肉豐盈有嚼頭,湖北地區曾有一種奇異地傳說:以寶通塔影所及處產的紅菜苔味道最佳,當今紅菜苔則多以洪山附近產者為佳,霜降之后更為鮮嫩爽口。聽著鐘聲長大的菜薹是不是更具有靈氣,不得而知,但是只有盛產于湖北地區的紅菜苔,味道正宗,這是經過食客鑒證的,
民國初年,黎元洪離開湖北,每臨冬天,必派專差到洪山來運紅菜苔。由于長途大批運輸,菜苔失去鮮味,有人把洪山的泥土裝上火車運往北京試種,結果,菜苔味不鮮。試種失敗,紅菜苔菜肴營養豐富,含有鈣、磷、鐵、胡蘿卜素、抗壞血酸等成分,丙種維生素比大白菜、小白菜都高。且色澤艷麗,質地脆嫩,再來說說最好吃的臘肉炒紅菜苔!這道菜要炒得好吃,是首先菜苔用手掐的方式,把菜苔桿部粗的部分,用手撕去老皮,最后清洗干凈備用,
最好是取其嫩的部分,用清水洗凈瀝干;臘肉在案板上切成薄片,姜切小薄片備用。鍋里放入芝麻油燒熱,下姜末稍炒后,再將原炒鍋連同余油置旺火上燒熱,開小火把臘肉中的油煸出,煸出的油炒菜更香放入菜苔,將鍋顛蕩幾下,起鍋盛盤!除了臘肉炒,清炒的味道也不錯,裝備好辣椒,有人喜歡吃青脆的菜苔,所以炒出的菜苔八九成熟。
4、上海人喜歡吃的草頭,即牧區的苜蓿紫英草,牧民們當蔬菜吃嗎?
苜蓿在南方也不少見,仿佛雜草一般到處生長,而在每年八九月的時候,苜蓿會出現在江南各地的菜市場跟超市里,而且還真的不便宜,通常來說,鮮嫩的苜蓿嫩芽,都有十幾元一斤,算是非常時鮮的蔬菜。在蘇南與上海地區,苜蓿被稱作是草頭、草籽,用嫩葉做成菜肴、糕點都很受歡迎,原本苜蓿產于西南亞的伊朗地區,漢朝張騫通西域之后將其帶回了中土,不過苜蓿主要是用作牧草而種植的,北方各地的牧區,都會種植大量的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