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發成為宜昌化工頂頭大哥,不過為了配合長江污染,目前在改建和搬遷,這是宜昌化工自我加壓一個過程,不管怎么樣,中國需要化工,需要化肥。宜昌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制藥業,因為宜昌山清水秀,也是全國制藥一個重要基地,隨著一帶一路,宜都紅茶和夷陵黑茶,勢必有一個較大動作,因為宜昌交通發達,一旦重新進入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傳統的銷售地球,宜昌茶葉產業也會紅紅火火。
1、為什么宜昌化工業這么多?
宜昌為什么化工多,分幾個層次。1,宜昌為內陸城市,大部分中國的內陸城市,都承接了國家號召,沿海城市淘汰重工業加快第三產業發展,那內陸這些地方就會招商引資引進來,第二產業重工業到宜昌水到渠成,2,為什么化工廠在宜昌這么多,因為宜昌重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已經定位是工業重鎮了,宜化化肥廠,水泥廠,煤炭等等,已經坐落在宜昌市或則下轄的各個地方,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枝城,那是新中國成立發展化工產業的代表城市,沒有哪一處沒有水泥和灰塵。
3,那領導班子按照歷史承延,引進化工產業那就會相對容易,也符合一直以來的發展,長江左邊猇亭的興發長江右邊不遠處的東陽光制藥,這兩家才是加重大家對環境感受不好的直接導火索,因為這兩家工廠的廠址,直接干到了市區,以前的枝城只是偏居一隅,影響不了大局,所以環境問題嚴峻不易,一句話就是連空氣都是酸的,4,我聽退休的領導談過這個問題,這個沒辦法啊,當初引進來也是沒辦法,解決人口就業和GDP。
現在政府想改,但也需要時間,興發那塊地,當初投資幾百億,現在不讓做,提前終止合約,那是要賠錢的,政府沒有錢,也沒有那么多錢來安置,如果是深圳那當然不差這些錢。加上現在發展春風變了,不單提GDP,然后三峽旅游也慢慢凸顯出來,只能等幾十年的租約到期,或者自然淘汰產業,轉型升級,但是這基本不可能,不讓排你讓企業怎么工作,
所以步子大了有點蛋疼,加上國家限制了改進時間,要政府立馬改正。所以現在只是時間問題,一步步來,5,從長遠來說,宜昌發展化工是得不償失,青山綠水,反正特色產業其實好的很。發展化工的城市,最終沒有一個有善終,本市的人會走完,外地的不愿意進,這已經是其他地方帶來的發展教訓,所以枝城落寞了,是時代使然,6,為什么是化工業,因為這一行急需大量的水啊,做原料做冷卻液做排污口沒人發現,要是小河小江,一直排污就會是一潭死水污水變臭,長江是大河嘛,排污處理能力強點,很多沿江企業都是直排長江的,所以長江水質變差,影響到了江漢平原影響到了長江三角洲發達地區。
2、宜昌為什么人口不多?
我是正宗的宜昌人,西陵、伍家和點軍三個區都生活過,我還應該算是有一定發言權的。我是從2006年開始用心工作的,在家鄉已經連續工作15年了,工作了15年,我的社會保險居然還有好些年的資金缺口,憑我個人能力無力補上。按常理,工作15年,社保也應該已經繳滿15年,但在宜昌,這絕對是個奢望,宜昌人囗不多的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因為農、工、商三大基礎產業的就業質量不咋地,平均不到3年就要失業一次。
工資低不說,代繳社保的工作還忒難找,物價還居高不下,更惱火的是:有的單位打著國企的招牌,居然還明目張膽地漏繳失業保險。更有甚者,連國企的招牌都沒有,居然還敢明目張膽地不給代繳社會保險,我2020年失業在6月,2021年失業在2月,上次失業是2016年4月,最近三次失業累計只隔了5年10個月的樣子。這樣的就業質量-平均每次失業相隔的時間不超過3年,就業質量如此糟糕的城市能靠什么增加人口?青壯年都養不活自己的城市掛個水電明星城市的招牌有什么用?青壯年就業質量如此之差的城市掛個文明衛生城市的招牌又有什么用?我覺得單純用登記失業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發達程度的主要標準并不科學,更并不能如實反映調查區域的國民經濟的真實發達程度,
我覺得用《某?。ㄗ灾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某(城級)市最近20年內基層勞動者就業質量的調查報告》比較能真實反映調查區域內經濟發展的總體質量。也就是說,要用基層勞動者就業質量作為衡量調查區域內國民經濟的真實發達程度的主要衡量標準,報告主要內容有:最近240個月內有多少基層勞動者(不算班、組長以上級別干部)實際工作時間累計達到240個月;最近240個月內有多少基層勞動者已經繳足了240個月社會保險;最近240個月內有多少基層勞動者非完全主觀因素累計失業超過24個月的;最近240個月內有多少基層勞動者非完全主觀因素累積失業次數超過10次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