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評選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稱兩院院士。有人笑言“院士與諾貝爾獎是絕緣的”,拿了院士就得不了諾貝爾獎,得了諾貝爾獎的人堅決叫他(她)當不成院士,院士候選人由院士和有關學術團體推薦,學部主席團可根據學科發展需要設立候選人特別推薦小組,不受理本人申請。
1、有多少院士獲得過諾貝爾獎?
國內應該是沒有!我國本土產的諾貝爾大獎獲得者僅有兩人:一個是莫言(文學),另外一個就是屠呦呦(自然科學),可惜兩人目前都不是院士。有人笑言“院士與諾貝爾獎是絕緣的”,拿了院士就得不了諾貝爾獎,得了諾貝爾獎的人堅決叫他(她)當不成院士!諾貝爾獎,有滯后性,一位科學家獲得了真正推動人類科技進步的原創性科研成果,你就可能在未來幾十年里會獲獎,
2、科學院院士是誰評選的,他們一般會有什么資質?
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標準是什么?我來答1、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增選名額及其分配在保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由學部主席團根據學科布局和學科發展趨勢確定,2、院士候選人由院士和有關學術團體推薦,學部主席團可根據學科發展需要設立候選人特別推薦小組,不受理本人申請。有效候選人由學部主席團審定,3、各學部常務委員會組織院士對有效候選人進行評審和初選,產生初步候選人和終選候選人建議人選。
評審和初選必須堅持標準,遵循公正、客觀的原則,對候選人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4、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可被推薦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院士有什么資質?1,需要在國家重點扶植的重點攻關項目上有突出業績.要迎合國家的大形式.2,在國際上的知名學術期刊上有著作收錄并引起一定反響.國內著作和在一類期刊發表文章也不能少.3,成果對生產生活具有指導意義,而不是僅僅的項目攻關,技術突破.估計能達到這個境界,從事本職工作起碼30年吧,不可以急功近利.然而現在總所周知,搞應用型的很有錢,真正默默無聞鉆研某一尖端領域的人很少.相關資料:我國的院士評選是從1955年開始的,在正常情況下每兩年評選一次,
分別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評選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稱兩院院士。被推薦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必需具有以下資格,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含居住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澳門地區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