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它起源于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被命名為“冷胡戲”,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尋找愛情、培養幸福的好時機,1,潑水節起源于印度,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了一個民族習俗已經流傳了幾百年,潑水節是習俗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去佛寺沐浴佛祖,然后把采來的花和葉子浸在水里,開始互相潑水。
潑水節它起源于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被命名為“冷胡戲”。之后,“冷胡戲”從波斯傳入緬甸、泰國、中國和西雙版納。12世紀末,“潑冷水胡戲”隨佛教經緬甸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潑水節是習俗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去佛寺沐浴佛祖,然后把采來的花和葉子浸在水里,開始互相潑水。隨著潑水節的到來,傣族人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做了許多“年糕”和各種糯米做成的粑粑,在節日里吃。潑水節時,七八十歲的老人和七八十歲的娃娃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在村廣場上,男女老少圍成一圈,隨著鑼鼓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蠟”;有的即興發揮,載歌載舞,有的男人邊跳舞邊喝酒。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尋找愛情、培養幸福的好時機。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玩“丟包”游戲。女孩手里精心制作的花包是愛的信物。
2、 潑水節的來歷和風俗 潑水節的來歷和風俗介紹1,潑水節起源于印度。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了一個民族習俗已經流傳了幾百年,2.每逢節日,傣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節日盛裝,婦女們每人挑一擔清水來迎接佛陀,祈求佛陀的保佑。洗完佛后,人們開始互相潑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水洗掉疾病和災難,換來更好更幸福的生活,集體互相潑水就這樣開始了。人們把各種容器裝滿水,倒出街道,追逐嬉戲,潑向每一個人,3、象征吉祥、幸福、健康,噴在空中怒放,人們盡情潑水、歡笑、浸濕,興致極高。夜晚,村里鑼鼓喧天,人們縱情歌舞,十分熱鬧,4.整個節日期間,除了賽龍舟、高飛、放飛燈籠、潑水、丟包等傳統娛樂活動外,還有斗雞、放飛氣球、游園會、物資交換等新活動。云南民族村寨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著盛裝與游客一起慶祝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