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還有與三皇五帝時期傳說留下的地名,其中堯帝和河北的淵源最深,保定有唐縣(堯始封之地),望都(堯母得名),石家莊有行唐(堯赴都經此),邢臺有隆堯。【天津府】設置于公元1731年,被廢除于公元1913年,是一個存在于清朝中后期的地方行政區,【天津府】為【清朝直隸】下轄【府級政區】,相當于今天的【地級市】級。
1、古代河北有什么有名的城市?
古代河北,城市密集地遍布在華北平原,拋開原始人不說,商代甲骨文獻中記載的有邢,和邯鄲。邢就是今天邢臺縣一帶,曾經作為過商的都城,邯鄲,是歷史上一直沒有改過名字的城市,甲骨和金文作甘丹,也就是邯鄲的初始名城,后加上了作為城市代號的邑部偏旁,存留至今。在河北還有與三皇五帝時期傳說留下的地名,其中堯帝和河北的淵源最深,保定有唐縣(堯始封之地),望都(堯母得名),石家莊有行唐(堯赴都經此),邢臺有隆堯,
其中隆堯是在建國后由兩個縣合并的,即唐山和隆平,唐山縣和現在的唐山市沒關系,這個唐山就是紀念堯帝的。河北有幾個城市,一個叫鄚州,這是河北為數不多的帶邑部字的地名,鄚州現為河北省任丘市轄鎮這是一個戰國時期就有的地名,另一個就是鄴城,在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內,原為村現為縣轄鎮,得名于五帝時期,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多次為首都,今存鄴城遺址和三臺(銅雀臺、金鳳臺、冰井臺)遺址。
還有以人名命名的,滄州的任丘,任丘本是西漢官員,后來以他名字當作縣,邯鄲大名縣曾經有一個元城,新中國成立后廢除,元城是因戰國的魏公子元的封地而得名,今為魏縣和大名縣部分。古人說群雄逐鹿,意為爭奪江山,河北的張家口有涿鹿縣,為黃帝蚩尤相爭時期留下的,石家莊地區有獲鹿(今鹿泉區),束鹿縣(今辛集市)獲鹿是韓信射鹿得泉的典故,束鹿縣在唐朝之前名字很多,有一個鹿城縣,安祿山亂后改名束鹿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后。
再有就是邢臺的巨鹿縣,巨鹿縣和歷史上的巨鹿縣相去較遠,漢代巨鹿郡在今平鄉縣西南,黃巾起義濫觴于此,還有邯鄲市的大名縣,古稱五鹿。這些都是和鹿相關的,古代的城市,其實還有很多,細講起來太龐雜,像曲梁,就是現在河北省永年縣舊城,廣平,就是雞澤縣和永年縣部分。薊縣,今屬天津,易縣屬保定,河間屬滄州,其中大有規律可循,不一一介紹了,
現在的城市,大都是明清時期定型的,明清河北稱北直隸、直隸,到了清代管轄的范圍更多一些。順天府:北京市部分地區,不含大興、密云、懷柔、延慶、昌平等,朝陽府:今遼寧朝陽市,治朝陽縣。承德府,治承德縣,今轄區面積大致相同,赤峰廳,今內蒙古赤峰市。獨石口廳,我記不清了,宣府,今張家口市,治宣化縣。永平府,今秦皇島唐山市部分,治盧龍縣,
天津府,今天津市滄州部分地區,治天津縣。保定府,今保定市大部石家莊市部分,治清苑縣,河間府,今滄州、衡水部分,治河間縣。正定府,今石家莊市部分,治正定縣,順德府,今邢臺市大部,治邢臺縣。廣平府今邯鄲市大部,邢臺市部分,治永年縣,大名府,今河北邯鄲市部分,河南濮陽市、安陽市、開封市、新鄉市,山東菏澤市部分,治元城縣。
2、清朝天津府在哪里?包括今天的哪些地方?
【天津府】設置于公元1731年,被廢除于公元1913年,是一個存在于清朝中后期的地方行政區,【天津府】為【清朝直隸】下轄【府級政區】,相當于今天的【地級市】級,【天津府】的前身是公元1404年設置的明朝【天津衛】以及公元1725年設置的【天津州】,【天津衛】是一個以軍事職能為主的軍區,后來逐漸發展出民政職能;【天津州】則是直屬于【直隸】的一個【直隸州】,是【天津衛】向【天津府】過渡的一個階段。
【天津府】曾在洋務運動時期(1870年-1900年間)做過【直隸總督】駐地,約等于今天的【省會】所在地,【天津府】的府治在【天津縣】,也就是的【天津市區】,【天津府】下轄天津縣、鹽山縣、青縣、慶云縣、南皮縣、靜海縣、滄州。【天津府】所轄地域對應到我們今天,大體上是如下范圍:天津市下轄的:中心城區、北辰區、東麗區、濱海新區西南部、津南區、西青區、靜海區;河北省滄州市下轄的:滄州市區、滄縣東部、青縣、黃驊市、海興縣、南皮縣、孟村縣、鹽山縣、東光縣東部一角;山東省德州市下轄的:慶云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