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揚州還有豐富的茶文化,包括,茶的文化,茶的道德,茶的故事。揚州城區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要談揚州的歷史,文化,就少不了鑒真東渡的故事,開皇九年(589年),改為揚州,置揚州總管府,廣陵始有揚州之名,【簡介】揚州是中國江蘇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
1、揚州名字是怎么來的?
【簡介】揚州是中國江蘇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所轄的廣陵區、邗江區、江都區與儀征市位于通揚運河以南,高郵市、寶應縣則位于通揚運河以北,整體上來說揚州地處江蘇中南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長江三角洲北翼,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點上,揚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風,是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揚州城區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
【由來】古越之一部稱揚越。據《爾雅》:越,揚也,注謂發揚也。又其性輕揚也,李巡曰:江南其氣燥勁。厥性輕揚,據《太康地紀》:“以揚州漸太陽位。天氣奮揚,履正含文。故取名焉,”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改吳州為揚州。【發展】約在西周初期,今揚州市區為周的封國——干(邗)國,約在春秋初、中期,邗國被吳國所滅,此地屬吳。
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吳王夫差為爭霸中原,在此筑邗城,作屯兵之所,并開鑿水道,溝通江淮(一說吳城邗后,即遷都于邗),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滅吳,邗城屬越。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存州廢郡,開皇九年(589年),改為揚州,置揚州總管府,廣陵始有揚州之名。開皇十八年(598年)廣陵縣改稱邗江,煬帝大業元年(605年)稱江陽,
大業三年(607年),改揚州為江都郡,領江陽、江都、海陵、寧海、高郵、安宜(今寶應縣)、安陽(今碭山縣東北)、盱眙、鹽城、清流(今安徽省滁縣)、全椒、六合、永福(今安徽省天長縣西北)、句容、延陵(今鎮江市西南)、曲阿(今丹陽縣)16縣。郡治江陽縣,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農民起義軍李子通部由海陵攻占江都,建吳國,以江都為國都,年號明政。
吳國是歷史上唯一建都于揚州市區的農民政權,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置揚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為揚州路總管府,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改稱揚州府,1952年9月9日,蘇南、蘇北兩個行政區和南京合并設立江蘇省,次年1月1日,蘇北行政公署在揚州停止辦公。5日,泰州區專員公署遷駐揚州市,改稱江蘇省揚州專區,
2、揚州的前世今生是什么?揚州名字的由來有什么典故?
謝謝邀請揚州,是我國在歷上享有盛名的歷史古城,距今已2500多年歷史。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望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可見,當時詩人李白這一首詩無疑將古代的揚州“撥弄”得舉世聞名。揚州,古稱廣陵,江都,淮揚;它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商業昌盛,人杰地靈,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國家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水源地,故稱中國運河第一城之美名,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要談揚州的歷史,文化,就少不了鑒真東渡的故事。鑒真,他出身于揚州的一個窮苦人家,小小年紀就到大明寺出家,后經多方去刻苦學習,經過磨練,成為佛教中最嚴格的律學高僧,至今深受后人尊重與拜崇,除此,揚州還有豐富的茶文化,包括,茶的文化,茶的道德,茶的故事,乾隆皇帝到揚州巡查,必先以茶會友,哼詩作賦,被人們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