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和我上個問題回答的很相似,很多人都很期望碭山蕭縣回歸徐州,那么這些人不僅僅包括碭山人、蕭縣人,其中還不乏有很多的徐州人,因為這兩個縣原本是從江蘇省徐州市劃分為到安徽省宿州市的。你如果走在宿州市的街頭上你會發現這里的碭山人和蕭縣人很少,當你走在徐州市的街頭上你轉頭就很有可能會碰到幾個碭山、蕭縣老鄉。
1、為什么蕭縣、碭山人很少來宿州,感覺和宿州人也不親?
有以下幾種原因:一、蕭縣、碭山兩縣原屬徐州管轄,與江蘇省徐州下屬的豐縣、沛縣,合稱豐沛蕭碭,徐州管八縣,豐沛蕭碭為上四縣,銅山、丕縣(現為丕州市)睢寧、宿遷(沒升級地級市前叫宿遷縣,后劃走升級為地市級離開徐州)為下四縣。一九五五年,為解決洪澤湖水患問題,把泗洪、盱眙縣劃歸江蘇,把蕭縣、碭山與泗洪、盱眙兩縣對換劃給安徽省后屬宿州市(原宿縣專區)管轄,
春秋戰國時期,豐沛蕭碭皆屬宋國管轄,蕭叔大心扶宋有功被封蕭地建蕭國為宋之屬邑,是全國蕭姓之鼻祖。秦滅六國建大一統,漢高祖劉邦起兵沛縣芒碭山斬蛇起義滅暴秦建立大漢王朝,設豐邑(豐縣),當其時,四縣并立,守望相助,村、地互連,親戚互通,血脈相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緣親屬關系,兩千多年沿襲至今未有更改,
這是人文地理方面的原因,自然形成無法更改。歷朝歷代,豐沛蕭碭一家親,同屬徐州淵緣深遠,代代相傳,感情篤深,無人可以更改,相對宿州市而言,短短地幾十年的屬轄權怎么能與二千多年的血脈相連相提并論呢?二、蕭碭兩縣到徐州都是直線距離,交通便利,抬腳就到。特別是蕭縣,西、南兩面包圍徐州,改革開放前,蕭縣到徐州市中心二十三公里(縣城距離,西南線),南線官橋鎮到徐州市中心二十四公里,
現在,兩地南西都幾乎連在了一塊。徐州地鐵規劃決定修到蕭縣高鐵北站,開通后,蕭縣到徐州也就十分一刻鐘的距離,再說兩地到宿州市的距離。蕭縣到宿州市約八十公里,碭山到宿州市約壹佰捌拾公里,兩縣在距離也與宿州市相距相遠,人文交流只是邊緣地帶有所交流(蕭縣),而碭山中間隔著蕭縣與宿州市更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感情親近從何說起,
三、由于蕭碭歸屬宿州市時間段較短,三地人員人文交流較少,認同感也存在差距。四、宿州市作為地市級首府,發展速度較慢,各種基礎設施醫療學校教育工業發展園林綠化文明衛生旅游等項目發展較慢起步較晚,與徐州相比是不是席地之差而是高低之別,實在是缺乏向心力凝聚力,蕭碭兩縣人民購物出行買賣看病旅游休假,動身就是徐州市,而很少有人舍近求遠跑到條件較差的宿州市。
2、碭山人為了讓兩個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想向周邊的城市發展,哪里比較適合?
到高丘來吧,商丘交通方便,高鐵普鐵高速國道四通八達,高鐵到碭山二十分鐘,商丘的小學初中高中優質教育資源較多,市實驗小學,市一中,市一高,外國語中學教學質量較高,市一高每年升一本重點大學1000多人,北大清華復旦上交浙大南大武大香港大學錄取100多人。商丘這幾年城市面貌變化很大,環境質量居河南前列,中小學校舍大多是新建擴建,教學住宿體育供暖等設施完善,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生活成長環境,
3、做個調查,宿州市蕭縣、碭山回歸江蘇是否有可能?
這個問題需要我們碭山人民和蕭縣人民來出面解釋一下了!這個問題和我上個問題回答的很相似,很多人都很期望碭山蕭縣回歸徐州,那么這些人不僅僅包括碭山人、蕭縣人,其中還不乏有很多的徐州人,因為這兩個縣原本是從江蘇省徐州市劃分為到安徽省宿州市的。上次我們了解到為什么大家這么期待蕭縣、碭山縣回歸徐州市,根本原因就是經濟發展,在宿州市四縣一區跨度大,從而導致宿州市四縣一區人民之間聯系很少,反倒是碭山人、蕭縣人經常去徐州市,這些原因是大家都懂,距離問題,我們不去宿州市區的直接原因就是太遠了!沒辦法我們只有去周邊近些的大城市,
另外徐州市的經濟發展要比宿州市要好,而且又近,徐州市方言和碭山、蕭縣方言基本相同,而且徐州、碭山、蕭縣有直達的高鐵、火車、汽車,省時省力還不說,關鍵花錢少。相反去宿州市相對而言時間長,花費高,不愿去,但是我們還是和宿州市還是保持一定情感聯系的,我們還是很親切的稱宿州市為“虛線”,可是你如果走在宿州市的街頭上你會發現這里的碭山人和蕭縣人很少,當你走在徐州市的街頭上你轉頭就很有可能會碰到幾個碭山、蕭縣老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