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受到普通話的影響,故有語言學(xué)家把之前的武漢話稱作「老武漢話」,而此后受普通話影響的武漢話稱為「新武漢話」。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武漢話是一種兼有南北特色的方言,由此可以看出,武漢話是西南官話的東極,武漢市的黃陂區(qū)以東的湖北方言大部分屬於江淮官話。
1、武漢人究竟說的是什么話?
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漢人是漢口為中心,而漢口是指黃埔路到漢正街一帶。這一帶是解放前武漢的商業(yè)文化中心,包括江漢路到漢口長春街的各國租界,武漢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門活車站附近的天聲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學(xué),市16中,市二中讀書,我只知道那時武漢人是以黃埔路以上稱為漢人口,黃埔路以下為鄉(xiāng)下。因此正宗的漢口話是黃埔路以上的,而黃埔以下因靠近黃陂。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qū)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xiāng)里話,而武昌話又與漢口話不同。我們老武漢人一聽就分得出來,而漢陽話因漢陽蔡甸人多,話音帶有濃重的菜甸音。
2、對于武漢的方言,你們有怎樣的評價?
武漢話是一種兼有南北特色的方言,武漢方言的聲調(diào)簡單,只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調(diào),與普通話的類型完全一樣,調(diào)值不同:相比之下,武漢周邊的黃陂方言則有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入聲六個調(diào),因此屬於官話方言的江淮片。由此可以看出,武漢話是西南官話的東極,武漢市的黃陂區(qū)以東的湖北方言大部分屬於江淮官話,
武漢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受到普通話的影響,故有語言學(xué)家把之前的武漢話稱作「老武漢話」,而此后受普通話影響的武漢話稱為「新武漢話」。在武漢有種衰,叫災(zāi)么子在武漢有種啰嗦,叫嘀多在武漢有一種倒霉叫背時在武漢有種服了你,叫信了你滴邪在武漢有種膝蓋叫克漆頭在武漢有一種毛巾叫服子在武漢有一種米酒叫浮子酒爸爸=老特媽媽=嗯媽外公=爹爹外婆=家家聊天=咵天傻帽=燕燕顯擺=發(fā)拋得意=的裸撩妹=媚姑娘伢厲害=有板眼臭美=吊腰很好=ting鳥頭一點點=滴嘎早餐=過早賺外快=撮蝦子不服氣=不服嘬干什么=搞么斯,
3、在武漢,感覺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聽到有人講武漢話了,基本上都是普通話,這是為啥?
感覺不光是武漢話,好多方言現(xiàn)在都面臨著逐漸消亡的可能性。我曾經(jīng)問過我上小學(xué)的兒子,你們班上還有人會說武漢話嗎?在不在學(xué)校里說武漢話?他說,基本上聽不見,為啥?因為老師-不-讓-說-,所以說,現(xiàn)在的小孩根本就喪失了學(xué)說本地方言的空間和環(huán)境。從小孩呱呱落地開始,不管現(xiàn)在年輕的爸爸媽媽是來自哪里,都很奇怪的憋著一口普通話來和孩子交流,再加上電視上廣播里,全是普通話,哪里還有一點方言生存空間,
只是在個別地方電臺的部分節(jié)目里,還有那么一點點的方言廣播。就算是老人幫著帶孩子,老人往往也是憋著一口蹩腳的普通話,你說,這方言在這么搞下去,可不就只剩下慢慢走向消亡了,我在這里呼吁一下,留住方言,從娃娃抓起,從幼兒園開始,普通話肯定是要學(xué),各地的方言也可以加入學(xué)習(xí)課程,我相信,小孩子在課堂上學(xué)說自己的方言肯定會覺得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