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基礎差,到底應該從哪開始補。這是一年級數學下冊圖形那一章常考的一道題,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十分強調基礎的學科,如果在小學階段沒有打好數學基礎,那么在初中、高中階段,數學學習將會是非常吃力的,而且很可能永遠都無法追趕上來,一、計算體系數學數學,通俗的講就是關于數字的學科(當然還包括邏輯推理和歸納法),在小學階段,計算是非常重要的數學技能,按照大綱要求,學生不僅要算的準,還要算的快,因此,每到假期,老師都會布置一些天天練的題目,其中絕大部分就是口算和速算。
1、一年級數學的補磚問題怎么算?
這是一年級數學下冊圖形那一章常考的一道題。我是翼翔老師,下面我給大家提供兩個常用的方法來解決這道題,看完這兩種方法,孩子一定可以解決這道題。首先,我們看到的整一塊墻壁是這樣的:這里要注意有些磚是整塊的,有些磚是半塊的,我把它們標記一下:紅色的箭頭指的是整一塊磚,綠色的箭頭指的是半塊磚。我們還要知道一個前提:兩個半塊就是一塊,
接下來,我們介紹第一種方法:數磚塊上圖中,從第一層我們知道:每一層有3塊整的,另外還有半塊。那么我們就可以把各層缺少的部分寫上,最后把它們一起加起來,這個方面非常好用,我們再舉幾個例子:接下來,我們介紹第二種方法:對磚縫這個方法,我們可以根據上下的磚縫,把所有的磚都畫出來。然后在一塊一塊的數就可以了,
到底哪種方法比較好呢?實際上,兩種方法都是可以的,一般我們采用第一種方法,因為不需要劃線就可以快速的把缺的磚數找出來。但是,如果孩子就是喜歡把磚都畫出來,也是可以的,最后,當孩子掌握了方法之后,就是考驗細心的時候了,很多孩子做題不細心,數數弄錯了,最后整道題出錯,非常可惜。好了,好方法也是需要多練習,加油吧!覺得有用就請點個贊!這里是翼翔老師的學習園地,歡迎關注喲!,
2、小學數學基礎差,從哪開始補?
小學數學基礎差,到底應該從哪開始補?這個問題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小學階段,一共有7大數學知識體系,包括計算體系、計數體系、應用題體系、幾何體系、數論體系、行程體系、組合體系,學生如果數學基礎差,那應該是上述某幾個甚至全部體系都有短板,我們需要逐項分析并補齊短板。一、計算體系數學數學,通俗的講就是關于數字的學科(當然還包括邏輯推理和歸納法),在小學階段,計算是非常重要的數學技能,按照大綱要求,學生不僅要算的準,還要算的快,因此,每到假期,老師都會布置一些天天練的題目,其中絕大部分就是口算和速算,
實際上,口算和速算是有區別的,口算是指對四則運算的靈活運用,和一些特殊值的計算技巧,可以說從某種程度上口算和巧算的要求是相似的,比如我們要記住25×4=100,37×3=111等特殊的值,還有就是“掐頭去尾”法等計算方法,而速算則是一套相對獨立的計算體系,比如34×36,可以用頭同尾合十的計算公式,迅速得出3×(3 1)=12,4×6=24,所以答案是1224。
一般來說,二年級以下的孩子可以適當的學一下速算,三年級以上由于計算習慣已經形成且難以改變,我不是很建議再學習速算,實際上從我的教學經驗來看,絕大部分孩子的計算能力都是不過關的,要么計算錯誤,馬虎不斷,要么計算太慢。計算過慢雖然在試卷上體現不出什么缺點,好像也沒有扣分,但這種習慣對初中甚至高中以后的數學學習影響是深遠的,如果前面簡單的送分題不能快速的拿下的話,到了初中和高中,題量和難度大大增加后,學生幾乎沒有時間去思考試卷后面的題目,
因此,我的建議是,小學階段不僅僅要背99乘法表,還要背19×19乘法表,只有這樣才能在計算中不落入下風,才會給自己在后面題目中拿分積攢時間。二、計數體系說到計數體系,很多家長會和計算體系混為一談,實際上兩者關系還真不大,所謂計數體系,主要包含的內容有數圖形個數、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組合、容斥原理、抽屜原理等等。
這個體系的一大特點就是都是和數字有關,但又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而是對數字的“再加工”,這類題目主要考察學生的分類思維,分類思維是三大數學思維(分類思維、歸納思維、抽象思維)之一,我認為是最為基礎的數學思維,我們想象一個場景,一位同學拿著題目問老師如何做,你仔細想一想老師講的第一句話是什么?她往往會說,這是一道××問題,比如這道工程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在做題的時候首先是對題目進行分類,然后再用我們熟知的解決這類問題的常用方法去嘗試解決,可以說分類思想是解決所有數學題目的首要思路,但是,從實際教學經驗來看,我認為很多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都很欠缺,而更為嚴重的是很多家長都不重視分類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