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人,大學時同學有一部分信陽人,畢業后去過信陽,做生意也接觸了一些信陽人,簡單表達下自己的觀點,如有冒犯,謹表拙見。信陽外出的人特別多,省內外出人口僅次于南陽和周口,信陽人天南地北哪里都去,做各種各樣的生意而且多有成就,曾昭文——光山人,同盟會河南第一人、主要創始人。
1、怎樣評價信陽人?
信陽人不說“中“,講的是“不正宗”的接近普通話的河南話,信陽屬于地級市,下轄九縣一市,方言各異,融會貫通;主食米飯,早餐習慣吃改良后的熱干面,一年水稻,小麥兩季,森林覆蓋率高,水路縱橫,山清水秀,宜居城市,生活慢節奏;信陽人會吃,好吃,講究排面,骨子里有種傲氣,不卑不亢,熱情講義氣,愛憎分明。信陽以旅游,特色農產品為主,交通便利,九省通衢,
2、信陽出過哪些名人?
古代公祖句茲——固始人,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唐開元二十七年(739)被賜封為“期思伯”,明嘉靖九年(1530)又敕封為“先賢公祖子”。息夫人——春秋時期,息國(今息縣)夫人,賢良淑德,深受后世景仰,春申君——潢川人,為戰國時期楚國令尹(丞相),戰國四公子之一,為江南一帶的人文始祖,上海世博會申辦成功的慶祝演出中,開場就演唱了一曲《告慰春申君》來紀念他。
盧丘子——潢川人,戰國時期楚國令尹(丞相),為官剛正清廉,為楚莊王稱霸立下舉賢(舉薦孫叔敖)之功,孫叔敖——楚國期思(原屬固始縣,今屬淮濱縣期思鎮)人,為楚相時,于楚莊王十七年,率“申息之師”大敗晉軍,使楚莊王得以稱霸中原,他善于治水,且為官清廉,被司馬遷譽為“古今第一清官”。左司馬眅——信陽市人,楚國左司馬,掌管楚國軍政,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申息之師”統帥,
魏延——信陽三里店人,三國時期蜀國名將。費祎——羅山人,三國時期蜀相,歷任蜀國大將軍、軍師之職,和諸葛亮、蔣琬、董允并稱為蜀漢四相,朱序——信陽市人,東晉名將,民族英雄,曾于淝水之戰中大勝前秦軍隊。陳元光——固始人,曾率8000府兵開發閩南,把中原文明傳播到福建、臺灣等地,被歷代皇帝追封為“靈著順應昭烈廣濟王”、“昭烈候”,后被乾隆皇帝封為“開漳圣王”,
王審知——固始人,五代時期閩國創建者。司馬光——光山人,為宋朝著名宰相,著有《資治通鑒》,對中國的史學界有極大之貢獻,馬祖常——潢川人,元朝禮部尚書、樞密副使。擅長于詩文,有《繅絲行》、《踏水車行》、《河湟書事二首》、《上京輸苑書懷》、《室婦嘆》、《石田山居八首》傳世,宋世杰——信陽市人,明成化年間有名的俠義之士,好打抱不平,常為窮人寫狀子,不收分文,周星馳電影《審死官》中的主人公形象就源自于他。
何景明——信陽市人,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十九歲中進士,授中書舍人,是明代“文壇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著名的“前七子”的領袖。劉繪——潢川人,明萬歷年大臣,因彈劾夏言而被排擠出京,后掛冠辭職回鄉,設壇講學,人稱“嵩陽先生”,有《通論》40篇和詩、賦、序、記等20卷流傳于世。蔡毅中——光山人,明萬歷年大臣,禮部右侍郎,因助楊漣彈劾魏忠賢而罷官,
李若星——息縣人,明末大臣,歷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兩湖、川、云、貴五省總督之職。敢于直諫,朝野盡懼其剛直,蘇昆生——固始人,明末著名歌唱家,人稱“南曲天下第一”。鄭成功——族譜記載,其祖籍光州固始,有收復臺灣的不世之功,為中華之民族英雄,胡煦——光山人,清朝大臣,為《明史》總裁之一。
歷任兵部侍郎知貢舉、禮部右侍郎,入直尚書房,其一生著作甚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周易函書》,至今仍有很大的研究價值。胡季堂——字升夫,號云坡,光山人,乾隆四十四年任刑部尚書,嘉慶三年,授直隸總督,賜孔雀翎,翌年,加封為太子太保,黎世序——羅山人,清朝二品大臣,歷任南河總督,卒贈“太子太保”。祝慶藩——固始人,清朝嘉慶年中榜眼,歷任翰林院編修、禮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