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6.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論語、述而》中的“述而”是什么意思,《述而篇》7.30子曰:“仁遠乎哉,比如第一篇的第一句話是“學而時習之”,該篇就叫做《學而篇》,《述而篇》的“述而”也是如此,該篇的第一句話是“述而不作”,“述而”是這句話的頭兩個字,語意不全,單獨解釋不太適宜。
論語每一篇都直接采用本篇第一句話開頭的兩、三個字作為標題,一概如此,不考慮語法、語意的問題。比如第一篇的第一句話是“學而時習之”,該篇就叫做《學而篇》。《述而篇》的“述而”也是如此,該篇的第一句話是“述而不作”,“述而”是這句話的頭兩個字,語意不全,單獨解釋不太適宜。述而不作指的是只闡述而不創作的意思
7.30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將心比心,與人為善。《述而篇》7.6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欲:想要,想得到,想達到。▲斯:于是,則,就。文言連詞,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孔子說:“實行仁遠嗎?我想達到仁,就能做到仁。”“我欲仁,斯仁至矣”與道家思想中“大道至簡,知易行難”同理,實行仁取決于自己,不能依靠外人,不但內心要有行仁的意愿,還要做到身體力行,持之以恒。參讀:《顏淵篇》12.1子曰:“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罕篇》9.19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里仁篇》4.5子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雍也篇》6.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