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襄陽與古襄陽根本就不是一碼事,今襄陽包括古代漢江南的襄陽鎮與漢江北的樊城鎮,漢代的襄陽鎮,出現在公元初年的王莽新朝時期,當時稱作“相陽”,屬于南郡中廬縣,東漢末年劉表改名為襄陽并設為縣,屬南郡管轄,并把荊州辦事處搬遷于此,因此襄陽之名,距今只有1800多年。
1、有人說中國最好的地方是湖北,湖北最好的地方是襄陽,你怎么看?
對于這個問題個人觀點如下:我是土生土長的襄陽人我一直也很喜歡我的家鄉,要說中國最好的地方是湖北這個我不敢評價,我就自己的觀點說一下湖北最好的地方吧:說“最好”:首先經濟方面:省會城市武漢遙遙領先其次襄陽宜昌次之,主要還是說下這三個城市吧!其一確實跟武漢相比差距比襄陽宜昌更大一點*(勿噴)其二社會閱歷尚淺湖北很多城市沒去過。
總結:經濟方面武漢碾壓旅游:武漢:全國知名的黃鶴樓戶部巷東湖歡樂谷等等..襄陽:古隆中黃家灣中國唐城漢城習家池夫人城..宜昌:三峽大壩清江畫廊三峽人家等等...總結:三個城市都有各自的文化旅游特點要這樣說下去要說的太多,總結一下:武漢湖北省會城市經濟人文教育交通旅游知名度省內遙遙領先,
2、為什么有人說現在的襄陽非古襄陽?
今襄陽與古襄陽根本就不是一碼事,今襄陽包括古代漢江南的襄陽鎮與漢江北的樊城鎮,漢代的襄陽鎮,出現在公元初年的王莽新朝時期,當時稱作“相陽”,屬于南郡中廬縣,東漢末年劉表改名為襄陽并設為縣,屬南郡管轄,并把荊州辦事處搬遷于此,因此襄陽之名,距今只有1800多年。而漢江北的樊城歷史比較久遠,春秋時期隸屬于鄧國,就是今天的南陽鄧縣,距今兩千八百多年,
3、湖北襄陽的方言聽起來跟河南方言很像,但為什么襄陽不歸河南管?
雖然有這么多朋友作答,回答的也很精彩,還是想插幾句嘴(插嘴也是襄陽方言哦!)。襄州區(原襄陽縣)與河南搭界的一些鄉鎮:如朱集,古驛,石橋,黃集等,還有老河口這些地方確實與河南口音相近,但是其它地方與河南方言區別還是很大的!河南語音其實與普通話很似,比如說燈:河南念(deng)襄陽念(den),凳也是;能:襄陽念(nen),河南念(neng),黑:河南話(hei),襄陽話(he);白:河南話(baⅰ),襄陽話(be);伯,河南話(bai),襄陽話(be);吃,河南話(Chⅰ),襄陽話(Cⅰ),這些都說明河南話屬北方語系,語音與普通話一致,只是河南腔調硬,不如普通話好聽,
襄陽很多方言字音更像古入聲字,如:白(be),黒(he),吃(Cⅰ)這些字發音短促,古入聲字就是這樣,而入聲字在北方語系里幾乎不用,在西南官話里使用更多。還有河南說話簡、短,喜歡用一個字表達,比如:中,叔,嬸、姑、伯、婆,襄陽人都是喊叔叔,姑姑,伯伯,婆婆(襄陽人指外婆),強調一下,襄陽人叫親叔叔都是叫二爹、三爹依次類推,也不叫嬸嬸而是叫二娘、三娘依次類推。
4、湖北襄陽這個城市怎么樣,能發展成國際化大都市嗎?
誰提的問題,目的是什么?襄陽語音接近河南腔,湖北人又反感河南人,加之南/宜妒恨,引黑引憤能會少嗎?能不能沒事別找事?任何城市的發展都有民愿,都希望家鄉發展又快又好,但做為內陸有局限城市,我們自感在中南六省中發展的還行,我們跟蘇州,青島,廈門,大連這類非省會,但都有沖擊國際名城條件城市無法匹敵,人家在區位,文化,省內發展均衡方面,明顯優于我們。
其實95年襄陽在全國獲得全國工業名星城市時,襄陽的工業體糸已經很完善了,那時在中南六省,襄陽的排名在武漢,鄭卅之后,排在襄陽后邊依次為長沙,南陽,洛陽,現今武漢由全國的第15名躍入全國前10,而襄陽由前43退到了50名開外,鄭州退一位,而洛陽至少進10位,對比可見兩省對省城的傾斜力度,由于襄陽的區位優勢加之三線建設遺留,以及曹野給襄陽人打下的基礎依然在,盡管改開后很多企業破產,改制,但襄陽在曹野時期引入到襄陽人材以然在,這就是襄陽發展資本與后勁,盡管省內都把襄陽的發展歸功于上邊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