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重慶南岸區地圖圖片
重慶市主城九區包括了渝中區、南岸區、巴南區、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 大渡口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
10. 重慶南岸地圖全圖高清版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鎮江地處長江以南,是真正的江南。而塑造她獨特氣質的,也正是地理位置。
“
京口東通吳、會,南接江、湖,西連都邑,亦一都會
——《隋書·地理志》
”
▲ 鎮江地理位置示意圖。制圖/劉昊冰
鎮江緊鄰長江(從地名也能感受出兩者的關系),整座城向北突出,好像在用力抵住長江的喉嚨。京杭大運河也在此與長江交匯,鎮江與北岸的揚州一起,構成中國古代黃金水道的十字交叉部。
▲ 鎮江地形示意圖。可以看出長江南岸有寧鎮丘陵自西向東延伸,東南部則是無險可守的一片平原。制圖/劉昊冰
比位置更加緊要的是地形。城北金山、焦山、北固山這京口三山,雖海拔不高,卻成掎角之勢俯瞰長江。還有京峴山、云臺山等山峰,在冷兵器時代,這就是天然堡壘,北方的敵人一旦試圖南侵,必會遭受居高臨下的直接打擊。鎮江萬一陷落,富庶的太湖流域便無險可守,門戶洞開。同樣的,自南而北,鎮江直接威脅揚州;溯長江而上,南京,乃至兩湖平原,都在攻擊范圍之內。
▲ 焦山是萬里長江中唯一四面環水的游覽島嶼,有“江中浮玉”的美譽。初夏時節,這里碧波環抱,林木蔥郁,滿山蒼翠,宛如碧玉浮江。圖中遠處的水域即為長江。供圖/圖蟲·創意
因此,鎮江3000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各方軍事勢力爭奪的焦點。也因此,相比江南其他地方,鎮江總是和衣而臥,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也不可避免地少了一分江南溫柔鄉的松弛自在。
▲ 鎮江丹陽,是南朝齊、梁兩代帝王的故里,也是十二個帝王的“歸根”之處。帝陵前的神道石刻精美絕倫,如今已散落在鄉野田間,徘徊在這些石刻中,深感歲月滄桑,唯有石刻神獸默默地守護著那些昔日的英豪。供圖/圖蟲·創意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是個不斷變遷的概念,從最早的兩湖地區,到清末近代的太湖平原,江南忽大忽小。鎮江的江南血統也不斷受到質疑,她不講吳語(南京笑而不語),不是財賦重地,很少在詩文中露出溫婉氣質,在江南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與這種身份上的分裂類似,鎮江的起落,源自于真正意義上的國土分裂。
想當年,金戈鐵馬
▲ 寶華山隆昌寺2013年傳戒法會首壇受戒現場。隆昌寺始建于南北朝(公元502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萬歷年間明神宗賜名“護國圣化隆昌寺”,該寺為律宗祖庭,有“律宗第一名山”之美譽,是近代最大的傳戒道場。供圖/視覺中國
中國的歷史足夠長,長到總有一些人死了幾千年,還不斷被人提起。比如秦始皇,在他巡視剛剛統一的國土之時,發現這片土地充滿不一樣的氣質,認為這里有“王氣”,下令由三千身著赭衣的囚徒鑿斷京峴山,修筑馳道,這里也就被叫做丹徒。
統一在中國是主流,但并非常態。秦末,項梁和他那個自負的侄子項羽,率八千江東子弟兵從丹徒渡江,加入了逐鹿天下的戰局。似乎從此以后,鎮江在歷史中大放異彩,都與割據的態勢息息相關。
▲ 火燒云下的北固山。因劉備招親的故事,以及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等名句,這里名聲大噪。攝影/Crangye
鎮江第一次被真正作為軍事重鎮,是在公元208年。坐斷東南的吳主孫權選擇鎮江(時稱京口)作為治所,在此筑“鐵甕城”。探馬、使節、將軍、大臣,進進出出,端莊的堅城內部如機器一般運行,這是大戰之前的氛圍。不久,一封書信捅破了窗戶紙:“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寄信人是曹操,收件人自然是孫權。雙方大軍最終在赤壁相遇,一場教科書般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孫權手下的文臣武將還曾勸他扣下劉備,如果他聽從了建議,三分天下的格局也許會生出另一種變數。總之,鎮江作為劇組重要成員,參與策劃了中國歷史上最經典的一場“分裂大戲”。
▲ 長江江蘇鎮江段,百舸爭流。供圖/視覺中國
此時鎮江只是軍事重地,仍談不上是江南的塞北。畢竟南北的對峙,還沒到分外眼紅的地步。
西晉永嘉之亂爆發,中國迎來大洗牌,地分南北愈加明顯,加上東晉末年朝代的更替,讓鎮江的地位日益提升。
北方的一片混亂,迫使大量人口南遷,京口作為重要的渡口,接收了眾多北方流民。當時的豪族陳郡謝氏把持朝政,謝玄坐鎮廣陵(今江蘇揚州),收編廣陵、京口兩地流離失所的男丁,因成軍之時謝玄移駐京口(又名北府),大軍得名北府軍。這支軍隊作風強悍,淝水之戰擊潰前秦軍,甚至一路追擊到鄴城(今河北臨漳),一戰成名。
▲ 西津渡,古代素有“吳楚要津,七省糧道,漕運咽喉”之稱,兵家必爭之地。京口這個地名耳熟嗎?宋朝熙寧元年 (1068) 春,王安石從西津渡揚舟出發,北上京城。到達瓜洲(今揚州境內)時,寫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攝影/啃泥亞平臉人
日后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劉裕,便是在京口長大的北府軍將領。他十分看重京口的戰略地位,去世之前也不忘提醒儲君,非皇族外戚,絕不可駐守京口。繼劉宋之后的齊、梁兩朝,也都將京口視為險要之地,派重兵把守。
城市功能的強化,帶來了城市規模的擴大,京口的故事也不再滿是金戈鐵馬的殺氣。梁昭明太子在此匯編《文選》;祖沖之修訂《大明歷》,又把圓周率首次精確到小數點后7位;曾長住京口的劉勰,寫出了中國第一部系統文學批評著作《文心雕龍》……
▲ 西津渡,尚清戲臺。錫劇、越劇、京劇、淮劇,這里是很多鎮江市民周末聽戲的好去處。攝影/Crangye
隋唐的又一次大一統,使得京口的角色更加豐富。江南運河開通,京口可以直通余杭(今浙江杭州),往來的物資轉運,吸引了無數商賈,京口一改硬朗本色,得了個潤州的新名字。
鎮江,卸不掉的鎧甲
如果說城市真的有宿命,那這個宿命多半也離不開地理區位。
等到南宋偏安東南,中國又一次陷入劃江而治的僵局之中。可能到了這個時候鎮江才真正蛻變為江南的塞北。
11. 重慶南岸區南坪地圖
公交線路:軌道交通3號線,全程約7.6公里
1、從重慶南坪中學步行約1.4公里,到達四公里站
2、乘坐軌道交通3號線,經過4站, 到達兩路口站
3、步行約760米,到達重慶長途汽車站
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最新數據為準。
公交線路:354路 → 325路,全程約7.0公里
1、從重慶南坪中學步行約30米,到達南坪中學站
2、乘坐354路,經過4站, 到達金紫街站
3、步行約210米,到達萬壽路口站
4、乘坐325路,經過2站, 到達菜園壩燈飾城站
5、步行約430米,到達重慶長途汽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