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優——以宜城大道為發展主軸,向襄荊高速發展,鯉魚湖西部土地存量足夠,交通優勢明顯,適宜發展產業;同時應該兼顧鯉魚湖周邊用地生態發展,做好生態保育。任何城市的發展都有民愿,都希望家鄉發展又快又好,但做為內陸有局限城市,我們自感在中南六省中發展的還行。
1、湖北襄陽這個城市怎么樣,能發展成國際化大都市嗎?
誰提的問題,目的是什么?襄陽語音接近河南腔,湖北人又反感河南人,加之南/宜妒恨,引黑引憤能會少嗎?能不能沒事別找事?任何城市的發展都有民愿,都希望家鄉發展又快又好,但做為內陸有局限城市,我們自感在中南六省中發展的還行。我們跟蘇州,青島,廈門,大連這類非省會,但都有沖擊國際名城條件城市無法匹敵,人家在區位,文化,省內發展均衡方面,明顯優于我們,
其實95年襄陽在全國獲得全國工業名星城市時,襄陽的工業體糸已經很完善了,那時在中南六省,襄陽的排名在武漢,鄭卅之后,排在襄陽后邊依次為長沙,南陽,洛陽,現今武漢由全國的第15名躍入全國前10,而襄陽由前43退到了50名開外,鄭州退一位,而洛陽至少進10位,對比可見兩省對省城的傾斜力度。由于襄陽的區位優勢加之三線建設遺留,以及曹野給襄陽人打下的基礎依然在,盡管改開后很多企業破產,改制,但襄陽在曹野時期引入到襄陽人材以然在,這就是襄陽發展資本與后勁,盡管省內都把襄陽的發展歸功于上邊政策支持,
襄陽人發展國際大都市只是提問人的夢想,只希望襄陽人怨頭苦干,能豐富與完善自已,特別在城建方面需加加油,能像搞工業一樣,引入一些高端人材。襄陽城建給人差評,這與這批在位的城建人,城管人的文化素養見識有關,比如紅綠設置過頻,如何破解,這個問題解決起來并不難,只是這幫人聽不進好的建言,如果我管襄陽城建,我首先會主張把長虹路,中原路,人民路,大慶路,航空路,譚溪路,臥龍大道,鄧城大道這些路口,見口架橋,先讓一方的車輛快起來,暢起來,不定點的在加上一些調頭橋,
襄陽若大個城市,僅靠一兩條東西軸線是解決不了襄陽龜速問題的。襄江兩岸,或叫三江兩岸問題多多,別讓古城古碼頭捆住手腳,把歷史的東西與現代元素有機的結合,這需要城建人的頭腦與智慧,把江岸做成流線型,把小北門前做成讓襄陽人引以自豪的打卡地,這更需頭惱,見識與文化的積累,做為襄陽人,我們希望城市發展與能與同級別城市的并肩前行,而不是處處招批,招憤,遭差評,如果城市建設發展好了,給人留下好的印象,那么大家留言一定會碗轉向行,留下口德,
2、宜城市未來發展方向在哪?
2018年12月24日《宜城市城鄉總體規劃(2017-2035)》批后公布:規劃期限為2017-2035年;近期為2017-2020年,遠期為2021-2035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規劃范圍包括市域、城市規劃區、城市集中建設區三個部分,市域:規劃范圍為宜城市行政區劃范圍內的地域,包括八個鎮、兩個街道辦事處、一個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工業園區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面積2115平方公里。
城市規劃區范圍包括:宜城鄢城街道辦事處全部行政管轄范圍,王集鎮全部行政管轄范圍,雷河鎮全部行政管轄范圍,南營街道辦事處部分行政管轄范圍(9個村:土城村、五連村、南營村、龔垴村、萬洋村、安垴村、官莊村、韓公村、東臺村),小河鎮部分行政管轄范圍(13個村:新華村、梁堰村、高莊村、詹營村、榮河村、胡灣村、明政村、曾廟村、聯盟村、黃集村、高康村、王旗營農場、石灰村),孔灣鎮部分行政管轄范圍(4個村:太山廟村、大雁園區、王淌村、呂崗村),鄭集鎮部分行政管轄范圍(3個村:魏崗村、皇城村、童梅村),總用地面積568.09平方公里,
城市集中建設區:東至漢江西岸,南至鄔家沖水庫,西至襄荊高速,北至呼南高鐵,總面積為55.6平方公里。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及漢江生態經濟帶,推進襄宜一體化發展,實現區域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產業、生態的全方位對接,將宜城建設成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的節點城市,打造成襄陽南部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市域城鎮規模劃分為三級:一個集中建設區:鄢城街道,規劃城鎮人口規模4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