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說抗蟲水稻是穩產保產,風調雨順沒蟲害,抗蟲水稻和非轉基因稻產量的確沒有差異,但是自然環境因素是不可控,若有蟲害了,非轉基因水稻會因蟲害而減產(比如從1000公斤減產到800公斤),但抗蟲水稻不受影響依然保持1000公斤的產量,那么這保產的200公斤產量是不是相對非轉基因水稻增產了呢。
1、李家洋研究的水稻,畝產能達到多少公斤?
李家洋研究的水稻是轉基因水稻,其產量明顯不及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李家洋是美元培養的專家,長期是在幫助美國研究并在中國為美國推銷轉基因的磚家,早就在違背中國國家有關規定和人民的利益與意愿,在中國的一些地方,比如湖北、安徽等地違規推銷種植轉基因水稻,其性質是在危害中國國家糧食戰略安全和人民的健康與長遠利益。
2、有人說湘兩優水稻畝產1200公斤,小麥畝產500公斤,但是水稻比小麥貴很多,對此你怎么看?
畝產1200公斤!看了一些回答和評論很多人都是持質疑態度,認為是在“放衛星”,在此只回答這個方面的問題咱不提價格。有這些疑問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因為農民自己種植的實際產量從來沒達到過該品種的實驗記錄,那么這是為什么呢?是育種家在撒謊?還是老農民都不會種新品種了?要搞清楚這些問題,首先要理解農作物在實驗田的產量概念和農民種地的產量是兩個層面的含義。
育種家在實驗田得到的產量數據可以定義為一個品種的固有屬性,那就是在水肥管理等條件優良組合下得到產量數據,這是該品種的內在產量潛力全部挖掘出來了!而農民種地得到的產量是只是品種產量的一部分,原因是農民的地已經管理水平與投入都遠低于育種家,簡單的說育種家的產量數據是100,農民的到80就很不錯了!那么育種家的高產數據有意義嗎?當然有意義!比如育種家A的品種單產是1200公斤,育種家B的則是1000公斤,按80%的比例,農民種A的則會有960公斤,種B的就只有800公斤。
對比顯而易見,所以只有育種家的高產數據才會讓農民有高產的可能,在這不得不提抗蟲水稻“增產”的事了,很多反轉人士人為抗蟲轉基因水稻不增產,這是沒有全面考察影響農業生產的因素。簡單的說抗蟲水稻是穩產保產,風調雨順沒蟲害,抗蟲水稻和非轉基因稻產量的確沒有差異,但是自然環境因素是不可控,若有蟲害了,非轉基因水稻會因蟲害而減產(比如從1000公斤減產到800公斤),但抗蟲水稻不受影響依然保持1000公斤的產量,那么這保產的200公斤產量是不是相對非轉基因水稻增產了呢?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