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李純是唐德宗李適的長孫、唐順宗李誦的長子,關于李純的童年,在《舊唐書》中記載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故事,說是在李純六七歲的時候,唐德宗抱著李純玩,問他。隨著歷史的推移戰(zhàn)爭頻繁,使得一部分河南人背井離鄉(xiāng)離開故土,但同樣也有一大部分人定居在河南。
1、公元八零五年唐憲宗李純,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平定叛亂,成為晚唐中興第一人的?
唐憲宗李純應該算是安史之亂后唯一讓朝廷有了掌控天下的可能的一位皇帝,至少在表面看來,許久未決的河朔三鎮(zhèn)都臣服于朝廷了。但憲宗統(tǒng)治時間并不長,統(tǒng)共也不過15年,卻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樣虎頭蛇尾,善始未善終,而且到了他兒子那里,他的那些政績基本就給糟蹋沒了,唐憲宗李純是唐德宗李適的長孫、唐順宗李誦的長子,關于李純的童年,在《舊唐書》中記載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故事,說是在李純六七歲的時候,唐德宗抱著李純玩,問他:“你是誰的孩子,為何在我懷中?”李純脫口而出:“我是第三天子。
”實際上,唐憲宗的“元和中興”接的應該算是德宗之治,中間的唐順宗只做了還不到七個月的皇帝就被宦官們逼下了臺,而期間的“永貞革新”也沒有翻出什么風浪。唐德宗繼位的前期也是致力于削藩,但是因為太過強勢遇到挫折后開始姑息,而其定下的“兩稅法”以及后期的貪財卻給唐憲宗留下了一個充裕的國庫,這就保證了憲宗一朝對藩鎮(zhèn)的數(shù)次討伐,要知道,那個時候討伐藩鎮(zhèn),兵力為神策軍以及其他的藩鎮(zhèn),無論是誰,錢財都是少不了的,藩鎮(zhèn)的兵力可以食出界糧。
但是即便如此要解決藩鎮(zhèn)問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否則藩鎮(zhèn)問題就不會困擾大唐一百五十年了,唐憲宗李純繼位于805年的八月,實際上早在七月份,軍政大權就已經(jīng)被交到了他手中,他的父親是一位身體虛弱又有遠大理想的人,但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被宦官所廢黜,而代之以唐憲宗。唐憲宗繼位之初自然所面對的第一個大難題就是藩鎮(zhèn)問題,即如何讓自治的藩鎮(zhèn)重新歸于中央,使中央能控制帝國內(nèi)的每一寸土地,這是大唐中后期每一位皇帝最迫切的夢想,
806年,李純先是解決了西川節(jié)度使劉辟之亂,這應該算是多年以來中央對地方的一次重大的勝利,但這遠遠不足以震懾河朔三鎮(zhèn)。但他之后與淄青節(jié)度使李師道的談判似乎取得了一些政治上的作用,即讓其他的節(jié)度使們知道了大唐天子對于解決藩鎮(zhèn)問題的執(zhí)著,而他們開始漸漸的都開始應召入朝,不聽召令的浙西觀察使李琦就被唐憲宗下令撤職,而且很快李琦就被部下所殺,
在動武的同時,唐憲宗還注意改革財政,重新分配地方的財政稅收,試圖弱化藩鎮(zhèn)的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有了積極的影響。隨后,東北的那幾個強大藩鎮(zhèn)問題不可避免的就被提上了日程,但最開始進行的相當不順利,唐憲宗在和成德節(jié)度使王承宗的談判中并沒有居于上風,于是在809年,唐憲宗決定對成德用兵,地方上的軍隊各有各的利益牽扯,很難真正出力,而且國庫這個時候居然跟不上了。
唐憲宗被迫在第二年撤軍,等于是直接敗給了成德,不過幾年后,魏博節(jié)度使的去世再次給了唐憲宗機會,魏博內(nèi)亂之后,田弘正被推舉為節(jié)度使,為了讓朝廷承認他,他決定讓魏博聽命于中央。我們不去管這種聽命是怎樣的一樣形式,至少魏博是和朝廷站在了一起,朝廷打誰,魏博就派兵打誰,魏博的效忠在很大程度上讓朝廷的威信提升了很多,而到了814年,唐憲宗準備對湘西用兵。
這引起了東北幾個大藩鎮(zhèn)的恐慌,淄青節(jié)度使李師道甚至不惜暗殺主張用兵的宰相武元衡和其副手裴度。但這并沒有阻止的了唐憲宗的決心,戰(zhàn)爭從815年初一直打到817年秋天,以湘西被分割而告終,而之后,唐憲宗又將成德和淄青納入帝國的政治版圖中來,這個時候的唐廷應該算是安史之亂后威信最強悍的時候,至少表面上看來,幾乎所有的藩鎮(zhèn)都歸附了中央。
2、河南人的起源是哪里?
河南,黃河之南,環(huán)境優(yōu)美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饒人杰地靈四通八達,儼然就是中國的心臟,關于河南人的起源,這個要從考古學地理學生物學歷史學的角度去看待,主要是從歷史學的角度去看。眾所周知,華夏民族的形成以及古中國的來源地在哪里呢?就是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這一片大區(qū)域,先秦時期河南這里都已經(jīng)很發(fā)達了,有一句話叫做得中原者得天下,農(nóng)業(yè)文明在這里已經(jīng)遙遙領先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