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瞻園路173號原址在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的斜對面。咱們先不考慮這座金佛的藝術性和歷史價值,咱們先把他當做一塊金疙瘩看看它值多少錢,“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旨準木印璽,最近在南京文物普查中發現,如果在城東,可以花10元錢上中山門,一直往南走大概有2公里不到城墻。
1、最貴的古董能值多少錢?
古玩是人文藝術的結晶,它所蘊含的歷史信息極為豐富。是我們認識歷史、傳遞民族情感的重要實物依托,而經濟價值往往不能代表它的真正價值。一個清代的官窯瓷幾十萬至上百萬,一件漢代瓦當幾千元,但你不能說漢代瓦當就價值低,拍賣會所產生的過億的藝術品往往是個人喜好決定的,也有炒作的成分。如果僅僅用錢來衡量,那只能說博物館里隨便一件東西都比現有拍賣紀錄高的多,因為你拿錢買不到,
2、傳國玉璽價值多少錢?
如果現在找到了傳國玉璽,那么肯定是會被定為不準出國展覽的文物的,而且一定是無價之寶。為什么這樣說呢?首先說它的唯一性,從古到今,我國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印章,材質不同、大小各異,但是沒有任何一枚印章或者其他什么東西,可以成為帝王執政的信物,只有傳國玉璽有這個作用,如果得不到這個傳國玉璽,很多坐上皇帝寶座的人心里都不踏實。
可見這個寶貝在中國古代的意義是絕無僅有的,第二再說它的傳奇經歷。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命令李斯刻一枚傳國玉璽,于是李斯命咸陽玉工孫壽將和氏璧精細研磨,雕琢為玉璽,李斯寫了八個篆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這就是著名的傳國玉璽,秦始皇帶著它東巡,在洞庭湖遇到大風浪,眼看著船要翻了,于是把傳國玉璽扔到湖里了,風浪立即平息了。
后來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使者夜晚經過華陰平舒道,一人持璧攔使者,說“為我遺滈池君”,這塊璧是八年前秦始皇南巡洞庭、封湘山時,遇風暴投入水中的和氏璧。劉邦五載亡秦三年滅楚之后,得到了傳國玉璽,王莽篡漢室逼迫孝元皇后交出玉璽,孝元皇后把玉璽扔到地上摔掉一個角,用金補上了。王莽失敗,劉秀得到了傳國玉璽,傳到東漢末年,被孫堅得到了,后來被袁紹奪取,又歸了漢獻帝,
后來歸曹魏,三分歸晉之后玉璽落到了晉朝皇帝手里,南北朝時期,傳國玉璽幾經輾轉落到了陳武帝手里,經過隋唐時期,到了后唐廢帝李從珂被契丹擊敗,李從珂持玉璽登樓自焚,玉璽至此下落不明。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傳國玉璽,伴隨著政權更迭而不斷易手,經歷可謂是驚心動魄,又艱難曲折,有這樣經歷的文物絕無僅有,第三、傳國玉璽的材質非凡。
雕琢傳國玉璽的材料是和氏璧,和氏璧是春秋時期的卞和在荊山發現的,卞和在荊山看到一塊石頭上落著一只鳳凰,于是他就知道這塊石頭絕非凡品。于是就把石頭獻給了楚厲王,楚厲王讓玉工鑒定一下,玉工說是一塊頑石,于是砍掉了卞和的左腳,后來楚武王即位,卞和一瘸一拐的又去獻寶石,結果和上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這次砍掉了右腳。
等到楚文王即位,卞和沒法獻寶了,只能坐在荊山腳下哭泣,文王派人了解情況,又鑒定了一次,結果把石頭剖開,發現了玉石,制成了和氏璧。完璧歸趙這個成語講的就是和氏璧,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換取和氏璧,可見這塊玉料的價值,就憑這三條足以打敗一切文物,哪一件文物存世時,能和每一次政權更迭緊密聯系?沒有;哪一件文物能有如此昂貴的材料制成?也沒有;哪一件文物可以成為皇帝執政合法性的證明?只有傳國玉璽。
3、天王洪秀全木璽價值多少錢?
1982年11月18日,新華社播發了一條簡明電訊:“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旨準木印璽,最近在南京文物普查中發現,”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史學界和新聞界的轟動。據史料記載,天王洪秀全共有三枚印璽:金璽、玉璽與木璽,1864年湘軍攻克天京之后,金璽、玉璽被作為戰利品送往北京,第二年金璽在清廷軍機處被內盜出宮,熔為金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