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聯合辦公行業還是要感謝目前廣告做得最狠的氪空間(非廣告,他們沒有給我們任何好處),其地鐵廣告也好,線上或軟或硬的廣告也好,到處飛揚,盡管很多操作很被同行看不上,不過一定程度上讓更多人知道了聯合辦公,這是好事,因為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聯合辦公,常說創業者不夠用了,其實跳出這些聯合辦公圈子會發現并非如此。
1、北京哪里有好的聯合辦公?
極力推薦東直門香河園區倍格硅巷(北京當代MOMA)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街道香河園路當代MOMΛ園區B樓,項目地處北京核心區域,緊鄰國門商務區、燕莎商圈、朝外商圈、CBD商圈。東直門迎賓國道北側,擁有首都北京的地標優勢,緊鄰東二環和北二環,同時緊鄰東直門北橋和三元橋,距離東直門交通樞紐1公里,距三里屯區域1.7公里,距燕莎商圈2公里,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倍格硅巷(北京當代MOMΛ)項目,整體運營面積約有2200㎡,大約400個工位。其中標準定制辦公室面積10-50㎡,會議室面積20-50㎡,共享空間面積1000㎡,在滿足辦公用戶日常需求的基礎上,能為用戶提供更便捷、舒適的生活服務內容。在一層和二層的步梯旁設置了一個攀巖式的樓梯,既可以起到裝飾的作用,又可以供入駐的團隊鍛煉身體使用,
負一層設有午休睡眠艙,加班或者午休都可以在這小憩。更有配套開放式辦公區,咖啡水吧,水吧,卡座區,休閑區,活動室、頭腦風暴區,打印區、會議室等,倍格硅巷(北京當代MOMΛ)聯合辦公是一種為降低辦公室租賃成本而進行共享辦公空間的辦公模式,簽約相對靈活,且付款周期可以很短,更適合企業輕資產運營的需要,可以減少初創企業的資金鏈壓力,不但可以節省前臺、行政、物業、水電等方面的費用,并且可以為大企業定制辦公服務,企業只需拎包入駐。
2、如何看待聯合辦公市場的發展?
最近我出去基本會帶上一本《隔間:辦公室進化史》,比如今上午和幾個聯合辦公關聯領域的伙伴就在談《隔間》一書的別冊策劃合作事宜,感覺自己每天都有那么點點文騷了,交流過程中難免會談到現在聯合辦公的狀況,針對聯合辦公越來越多歡迎大客戶進來,一位伙伴委婉的說了一句“回歸”,回歸到傳統的地產思路了,畢竟要解決出租率問題,能有大客戶進來必然是個非常有質量的業務。
我比較直接的說了句,不是回歸,是倒退,不管聯合辦公的初衷,還是聯合辦公目前被資本助推而高估值的原因,都不是因為這些大公司的入駐業務,還是某領導說得有藝術,不是回歸,不是倒退,是螺旋上升。是的,任何新事物發展肯定不是直線線性前進或上升的,新事代表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方向,其雖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但在成長過程中,舊事物由于不甘心或無意識的受限于舊思維,必然會阻礙新事物的發展,因而新事物的成長過程伴隨著曲折、挫折、停滯不前甚至是倒退,其發展軌跡不可能是一條上升趨勢的直線,而表現為螺旋式的上升曲線。
聯合辦公何去何從,都有各自的觀點,起碼站在OMO的角度,聯合辦公的碎片化空間訴求是需要正視的,并對聯合辦公運營需要改造和升級的,包括即使面對所謂的大客戶,也不能受限于傳統招商,也許其需求同樣是碎片化的,記得曾接觸一家人人都知道的獨角獸公司,其找到我們因為提出了一個訴求,他們需要在全國二三線城市找1000多個辦公點,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需求,雖然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大公司,但對辦公室的訴求卻是碎片化的。
他們可以按統一采購流程去落地,比如找知名的四大行,找中介渠道,或讓每個城市自己申請解決,但這些都是傳統且非常低效的,OMO是一個非常適合的除了給小公司小團隊解決辦公空間訴求,也同樣可以給大公司解決碎片化訴求。記得曾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問題:中國有哪些有一定影響力的聯合辦公空間(co-workingspace)?(很有自問自答的廣告的嫌疑),于是就出現了一堆答案(廣告),
我寫了一個對此問題的看法,認為目前還沒有什么有影響力的聯合辦公,不要自嗨就以為有影響力了,并分析了原因和自己觀點,結果反而被舉報屏蔽,這里只能對知乎呵呵下了。說到這,聯合辦公行業還是要感謝目前廣告做得最狠的氪空間(非廣告,他們沒有給我們任何好處),其地鐵廣告也好,線上或軟或硬的廣告也好,到處飛揚,盡管很多操作很被同行看不上,不過一定程度上讓更多人知道了聯合辦公,這是好事,因為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聯合辦公,常說創業者不夠用了,其實跳出這些聯合辦公圈子會發現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