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是指公益二類部分事業單位和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正在進行,具有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將轉為企業,20年底這類事業單位取消編制轉企,但職工獲平均工資3倍補償金隨著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推進,到現在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時刻牽動著事業單位職工們的心,事業單位按社會功能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種類別,三類事業單位有不同的改革方向。
1、事業單位改革成企業的好處有什么?
2020年底這類事業單位取消編制轉企,但職工獲平均工資3倍補償金隨著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推進,到現在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時刻牽動著事業單位職工們的心,事業單位按社會功能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種類別,三類事業單位有不同的改革方向。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為行政機構,從事公益服務的改制為公益服務事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
其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影響最大,將取消編制改制為企業,目前全國很多地區已開始進行大規模轉企、合并的工作,將有大量職工因此受影響,甚至會有一些人面臨失業下崗的風險。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與轉制單位解除聘用合同的原工作人員,轉制單位可支付經濟補償金,在該轉制單位工作年限滿6個月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月工資高于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可以獲得月平均工資3倍的經濟補償金,
2、事業單位如何轉企業?
目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正在進行,具有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將轉為企業。一方面,從單位性質來看,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后,財政不再對其保障經費,其經費主要依靠自已經營活動進行保障,轉為企業后就少了很大一部分財政拔款的經費,轉為企業后單位在發展上會有很大的困難,同時,也很難進入財政拔款行業了。但是,在業務發展中也有了很大的自主權,
另一方面,從人員編制來看。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后,所有人員就失去了編制,人員不再是財政供養人員,財政從此不再保障人員經費,人員屬性己是企業人員了,第三,從人員的晉升通道看。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后,編制部門取消了事業人員編制,人員從事業人員轉為企業,但以后要想轉為事業人員,除高管在工作突出的情況下可以考核提拔到機關事業單位任職,其他人員必須道過招考才能進入機關事業單位。
3、事業單位改企業單位,事業編制怎么辦?
自收自支類編制取消,今后不會再有這種編制類型,如果是全額或者差額事業編制,則是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剝離原事業單位的管理職能和公益服務職能,整合到其它事業單位,原來的事業編制和使用編制的人員隨之安置到新的單位。一、關于自收自支類事業編制的去向說明:自收自支類事業編制,是地方政府在管轄范圍內,因為編制緊缺,根據實際用人要求,由當地機構編制部門自行核定的編制類型,其經費支出等由當地政府財政部門承擔,管理也由地方政府人事部門管理,只需要到上級機構編制部門備案即可,
隨著機構改革的發展,中編辦明確要求,除了國家規定的行政編制、工勤編制、事業編制之外,不允許存在其它編制類型。事業編制也只能根據需要和實際情況分為全額供給和差額供給,所有自收自支類地方自定事業編制全部核銷,人員妥善安置,2014年開始,大多數省份已經不再承認自收自支類事業編制,全面進行了清理整頓,將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或者剝離管理職能,成立新的事業單位,或者整合到其它事業單位。
二、關于自收自支類事業編制人員去向問題:1、正式職工,通過人事部門正式安置的工作人員,比如招考、大學畢業生安置、復轉軍人安置,以及事業單位正式人員調動、提拔等正規渠道進入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的人員,一種是隨著管理或者公益服務職能,劃轉到新的事業單位工作,根據新單位屬性,使用全額或者差額事業編制。2、聘用人員,或者是臨時工、違規進入體制內人員,隨著自收自支類編制的取消,和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可以選擇自主擇業,或者安置到新改革成立的企業,不再保留事業人員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