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就算省直管,商丘市也不會放開它的財政稅收,一旦永城脫離商丘,商丘的經濟將落后很多”可見永城經濟在商丘乃至河南的重要地位。北宋這一歷史階段,永城境內所轄僅包含永城、酇二縣,永城,酇縣屬淮南東亳州,“五年水災毀多城,唯有馬甫是永城”,永城歷史悠久,其名字取意“永固之城”。
1、河南永城在商丘經濟怎么樣?
永城市是商丘下轄的縣級市,也是河南省的直管縣。永城市人杰地靈、自然資源豐富,人文歷史深厚,經濟發展迅速,僅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卻山水相連,有一處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芒碭山漢文化風景區),中國五百強企業兩個(神火集團、永煤集團)。永城的經濟如何呢?在商丘流傳著這樣的話:“永城就算省直管,商丘市也不會放開它的財政稅收,一旦永城脫離商丘,商丘的經濟將落后很多”可見永城經濟在商丘乃至河南的重要地位,
2、河南永城在地圖上看被安徽包圍了,怎么屬于河南?
首先,縣級永城市屬河南省直管市,位于河南省最東部,處于豫、皖、蘇、魯四省結合部。從地圖上來看,永城市北面和商丘市夏邑接壤,東、西、南三個方面被安徽三面包圍,永城歷史悠久,其名字取意“永固之城”。值得注意的是,關于永城這個名字的來源,歷史上存在多種觀點,一種說法是:據傳隋朝時期,淮河、汴河流域連遭大水,多數城池被水淹了。
隋煬帝乘龍舟順汴河(通濟渠)南下,順口說道:“五年水災毀多城,唯有馬甫是永城”,由此,因為皇帝的一句話,馬甫城改為永城。另一種說法是永城之名沿用了甲骨文中的原地名“永”,即永城市境內原有“永”地,到了隋朝這一歷史階段,沿襲了古老的原地名而稱“永城”。按照《永城縣志》等史料記載“紂王于十年(前1605年)九月率軍一萬余人征人方(位于今蘇北、魯南一帶)”,往返途經芒、酇及攸地之永,
追溯到商朝時期,永城境內出現了棘國、攸侯國兩個小國家,有永,酇和芒諸地。周武王姬發建立西周,該地區大部分屬宋國,西南部先后屬焦、陳、楚,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剿滅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永城境內設置碭縣(今芒山鎮),屬碭郡,芒縣(今陳集鎮劉寨村南),酇縣(今酇城鎮)屬泗水郡,公元610年,隋煬帝楊廣彭城、睢陽二郡之地屬永城縣,治所在馬甫城(今西城區)東北3里。
芒碭山以北屬梁郡碭山縣,北宋這一歷史階段,永城境內所轄僅包含永城、酇二縣,永城,酇縣屬淮南東亳州。公元1265年,也即元朝建立后,酇縣入永州,降永州為永城縣,屬河南江北行省歸德府,最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永城屬于河南省開封府歸德州。公元1545年,升歸德為府,公元1911年,永城縣改屬河南省開歸陳許鄭道歸德府。
3、河南永城有哪些歷史名人?
介紹幾位河南省永城市的名人,與友友們分享,他們是:△侯鏡如(1902-1994.10.25),河南省永城市人,1955年加入民革,歷任民革第三屆中央委員,第四、五屆中央常委,第六、七屆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國務院參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政協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席等職。1989年3月至1994年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陳發洪(1916年-1980年)原籍河南省永城縣,開國少將。1923年隨父母逃荒至安徽省霍邱縣落戶,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并轉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軍政委、廣州軍區副政委、第二炮兵第二政委、昆明軍區副政委、武漢軍區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趙先順(1924~2002.2.2),河南省永城市順和鄉人,解放軍中將軍銜,1939年參加新四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四平保衛戰、懷德攻堅戰、彰武戰斗和遼沈、平津、衡寶戰役,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副師長、師長、副軍長,黑龍江省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司令員,沈陽軍區副司令員、蘭州軍區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