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北京 > 門頭溝區 > 水稻栽培技術,如何種好稻谷

水稻栽培技術,如何種好稻谷

來源:整理 時間:2023-07-06 12:59:02 編輯:好學習 手機版

1,如何種好稻谷

第一,秧好八成年,采用稀播、旱育,有機肥等技術培育壯秧。第二,做好平地、插秧工作,只有地平了才能高產好管理,不能缺苗斷空。第三,做好滅草和破口抽穗防病期工作。

如何種好稻谷

2,水稻栽培方式有那些

從育秧與否來分:一、直播栽培二、育秧栽培(手工移栽、機插、拋秧栽培) 從灌溉與否分為:一、水田栽培二、旱稻栽培 從是否再生分一、單季栽培二、再生栽培 從栽培載體分一、田土栽培二、無土栽培(營養液栽培、非土基質栽培)
半干旱栽培系統 Sowing - sown or broadcast as a dry crop for about two months and when more water is available, after the strengthening of monsoon, it is treated as wet crop. 播種 -作為一個為期約兩個月的干燥作物播種或播出,當更多的水后,季風加強,這是治療濕作物。

水稻栽培方式有那些

3,水稻種植技術

這時候出現的應該是螟蟲 二化螟和三化螟高效的就用由美國杜邦公司的康寬,普尊。福戈也不錯。還有稻騰等,最好的還是康寬,持效時間長,廣譜,對生態環境安全
種子播在準備好的秧田上,當苗齡為20∼25天時移植到周圍有堤的水深為5∼10公分(2∼4吋)的稻田內,在生長季節一直浸在水中。 耕種方式 稻米的種植技術,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國發明的。傳說中是神農氏教導人們如何種稻。 目前稻的耕種除傳統的人工耕種方式,亦有高度機械化的耕種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驟: 整地: 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松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現在多用機器整地了。 育苗: 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后,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插秧: 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并插進土里。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并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藥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成長的健壯,并促進日后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灌排水: 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收成: 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卷入后,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谷。 干燥、刪選: 收成的稻谷需要干燥,過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曬谷,需時時翻動,讓稻谷干燥。刪選則是將癟谷等雜質刪掉,用電動分谷機、風車或手工抖動分谷,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谷自動篩選出來。
什么蟲啊!一般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根據不同的蟲結合當地的氣候及時施藥預防治療。
嗯,要看是在什么地方,在長江中下游很少見,在東南沿海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水稻種植技術

4,水稻如何種

1、水稻插秧的質量要求標準是什么怎樣提高插秧質量? 水稻插秧苗是水田生產的特殊作業,標準化程度高,主要要求是:地平如鏡,埂直如線,渠系配套,穴行一致,密度合理,保苗程度高,在有水層條件下作業,必須有健壯的秧苗,泥爛適中,上糊下松,泥爛糊狀有利于插秧固苗,下松通氣好利于發根。這五個條件是保證插秧質量的基礎,插秧當時的質量是關鍵:要根據品種、產量、施肥水平等要求,確定合理的栽培密度和插秧形式和每穴插秧苗數;秧苗要全根下地,運秧、插秧不傷根,做到淺插不漂苗,插秧深度控制在2-3厘米間,堅決克服深插,同時防止插窩脖苗。插后要及時補充,補苗是堅持插秧質量的保證。要求插后3天內完成此項作業,要注意補充后封好窩,以防再次漂苗。 2、超稀栽培的一般密度是多少? 單行插秧規格9╳5;9╳6;9╳7;9╳8。寬窄行插秧規格(12+6)╳5;(12+6)╳6。 3、拋秧栽培的一般密度是多少? 每平方米25-30穴比較適宜,南部稀些,北部密些。
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是繼品種和栽培技術更新之后進一步提高水稻勞動生產率的又一次技術革命。 水稻的生長發育 一、水稻的一生 (一)水稻的生育過程 水稻一生,可以分為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時期。自種子萌發到幼穗分化開始,這一時期生長根、莖、葉,稱為營養生長期;幼穗分化到抽穗,這一時期幼穗莖葉同時生長,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時期;抽穗以后開花授粉和子粒灌漿、結實,稱為生殖生長期;不同生育時期之間有著互相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協調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的關系,是水稻高產栽培的重要原則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 水稻從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階段 (l)感溫性 水稻每完成一個階段的發育;需要一個最低的總熱量,進行生長點發生質變所必須的生化反應和植株的生長。這種總熱量以有效積溫、活動積溫和總積溫來表示。不同類型的水稻品種,對積溫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當穩定。 不同品種要求積溫不同,但生殖生長期要求的積溫在品種間并無多大差異,主要是營養生長期要求的積溫不同。晚熟品種,完成營養生長要求的積溫多。水稻各生育時期要求的積溫是穩定的,所以當溫度升高時,滿足所需積溫時間變短,生育期縮短;當溫度降低,滿足所需積溫時間變長,生育期延長。這便是水稻的感溫性,也稱感溫階段。 (2)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對開花起誘導作用主要是長暗期的作用,必須超過某一臨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長點的質變,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光照縮短,暗期加長,完成光周期誘導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長,暗期縮短,完成光周期誘導慢,幼穗分化延遲。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稱感光階段。不同品種感光性不同,早熟種天數少,晚熟種天數多。

5,求水稻栽培技術

原發布者:rgh24898水稻一、水稻的生物學基礎(一)水稻的生長發育1、水稻的一生水稻從種子萌發開始,經過發根、長葉、分蘗、拔節、長穗、開花、結實等一系列生長發育過程,最后形成新的種子,稱為水稻的一生。從播種到種子成熟所經歷的日數,叫水稻全生育期。水稻一生共分為四個時期:(1)秧苗期。播種——移栽(2)返青分蘗期。移栽——幼穗分化前(3)拔節孕穗期。幼穗分化——抽穗前(4)抽穗結實期。抽穗——成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劃分:(1)營養生長期。根、莖、葉、分蘗(營養器官)(2)生殖生長期。穗、花、籽粒(生殖器官)2、種子發芽(1)種子構造:谷粒由谷殼和糙米兩部分構成。(2)種子生活力:一是種子成熟度。開花授粉后7—10天的種子具有發芽能力,20天后發芽力正常。二是種子休眠期。秈稻的休眠期很短,特別是早稻種子休眠期更短。三是種子壽命。種子貯存的時間越長,壽命越短。種子在一般條件下貯存,生活力可保持2年,但發芽率只有50%左右。(3)種子發芽過程:一是吸脹;二是萌發(破胸);三是發芽三個階段。露出白色的胚稱為破胸,胚芽達到谷粒長度的一半時稱為發芽。3、根的生長水稻的根系:水稻屬須根系,分為種子根和不定根,不定根又分為普通根和浮根,浮根除吸收水分和養分外,還能吸收氧氣,輸送到下部的根系,以提高下部根的活力,這是水稻適應淹水環境的一種特殊表現。7(二)水稻光溫反應特性及
堅持節水灌溉原則,水稻本田采用淺濕灌溉法,即淺水灌溉和間歇灌溉相結合,特殊時期采用晾田或深水灌溉。一、泡田期 采用花達水泡田,花達水整地,泡田水深為垡片高的2/3為宜。泡田3-5天垡片泡透即可進行水整地。二、沉淀期 攪漿耙完地后,要保水層5-7厘米,不能落干。三、插秧期 水深以花達水為標準,鹽堿地以寸水為標準。四、返青期 插完秧以深水護苗返青,水深達苗高的2/3,大約4-6厘米。五、分蘗期 返青后以3-5厘米水層促進分蘗。分蘗末期如水稻長得過旺(顏色深葉片長)可曬田5-7天控制無效分蘗。六、孕穗期 采取間歇灌溉,即水層3-5厘米,讓其自然落干,直到地表無水,腳窩有水,再灌3-5厘米水層。即水稻抽穗前8-14天水稻生長進入減數分裂期,是水稻抗低溫最差的階段,夜間最低氣溫17℃(天氣預報),應馬上灌20厘米深水護胎,水溫應不低于18℃,氣溫度回升,水層進入正常管理階段。七、抽穗期 保持3-5厘米水層,齊穗后由淺水層轉入間歇灌溉。八、結實期 采用間歇灌溉,直到臘熟末期停灌。地勢高地塊齊穗后35天停灌,地勢低洼地塊,齊穗后30-32天停水,黃熟期排干。注意事項:鹽堿地不能采用間歇灌溉,要采取活水灌溉,井水灌要勤換新水洗鹽堿。
3.1苗期管理水稻播種后,經過8~10d就可以出苗。從播種到水稻4葉前統稱為苗期。直播水稻在苗期管理上,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3.1.1查苗、補苗。水稻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對于缺苗嚴重的地塊,要及時移密補稀,使稻株分布均勻,個體生長平衡。  3.1.2水漿管理。直播水稻播種后的水漿管理要求做到稻田排盡水,田面不積水,保持濕潤。如遇干旱要勤灌“跑馬水”,下午15:00以后灌水,當晚排盡水,確保水稻扎根立苗。在稻苗2葉1心后淺水勤灌。  3.1.3追肥。在稻苗2葉1心至3葉1心期,每公頃撒施尿素15kg、鉀肥75kg,促進早分蘗,以達到計劃苗數。  3.1.4病蟲草害防治。在稻苗2葉1心時,每公頃用5%銳勁特膠懸劑450ml+30%抑虱凈乳油120ml,對水600kg,可以有效地防治苗期灰飛虱。  稻象甲是水稻生長早期的重要蟲害。其成蟲主要啃食稻葉,受害葉有白條斑,幼蟲蛀食稻根基部,受害株易倒伏。嚴重時會減產50%以上。可以在水稻立針期每公頃用28%快殺乳油675ml噴霧防治,施藥時田間要建立水層,同時田埂四周2m內要全部噴藥。  在水稻2~3葉時,稗草正處于3葉期前,將田水落干后,每公頃用50%殺稗快可濕性粉劑75g+10%水星可濕性粉劑150~300g對水750kg均勻噴霧雜草莖葉。必要時,輔以人工除草。  3.2分蘗期管理從水稻幼苗的第4完全葉形成起到稻穗開始分化,為分蘗階段。水稻的大部分葉片和根系也都是在這一期間形成的。  3.2.1淺水勤澆、適當曬田。直播水稻在分蘗期間,特別是有效分蘗期間,要保持水層3~4cm,這樣能提高地溫水溫,促進分蘗的發生和生長。當有效分蘗期結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蘗發生。當水稻生長過旺時,可結合排水曬田,控制其生長,減少無效分蘗,對防止倒伏作用明顯。  3.2.2巧施分蘗肥。在水稻分蘗后期幼穗分化前,根據天氣情況和苗情施1次長穗肥,每公頃追施尿素150~225kg,可增加有效穗,促進穗粒形成,防止穎花退化。  3.2.3病蟲害防治。分蘗期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稻薊馬等病蟲害。白葉枯病的發病癥狀是:水稻受害后,先侵害葉尖或葉緣,形成黃色長條形病斑。后期在葉面上有小珠狀菌濃,葉片發黃發白,嚴重時植株枯死。防治方法是:用20%葉青雙可濕性粉劑1.5kg/hm2對水噴霧。  稻薊馬以成蟲、若蟲銼吸葉片汁液,輕者出現花白斑,重者使葉尖卷褶枯黃,嚴重時一片枯焦,形似火燒。可在若蟲發生盛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噴霧,用藥450~600ml/hm2,加水750kg/hm2。  3.3拔節期管理水稻分蘗高峰期后,稻株從發根節以上的節間開始伸長,稱拔節。直播水稻拔節期的田間管理措施有:  3.3.1施拔節肥。如果拔節期發現稻株葉黃缺肥,每公頃施用尿素37.5~75kg。  3.3.2防倒伏。在直播水稻栽培過程中,應做好防倒伏工作。在拔節期施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250~300mg/L,可有效控制莖基部節間的伸長,防止倒伏。  3.3.3病蟲害防治。水稻拔節期也是紋枯病的多發期,該病主要危害水稻的葉鞘、葉片,嚴重時可侵入莖稈并蔓延至穗部。葉鞘發病先在近地面處出現水漬狀暗綠色小點,逐漸擴大后呈橢圓形或云形病斑。條件適宜時,病斑邊緣暗綠色,中央灰綠色,擴展迅速。葉片發病嚴重時,葉片早枯,會導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并可能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每公頃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2.25kg對水750~1500kg,或用50%多菌靈粉劑1.5kg,配合20%粉銹寧乳油750ml,對水750kg噴霧防治。  3.4長穗期管理水稻長穗期從幼穗分化開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這一時期的生長特點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除莖稈急劇增長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蘗向兩極轉化,有效蘗繼續生長發育,無效蘗逐漸枯死,在田間管理上,應防止過早封行,保證幼穗分化良好。  3.4.1巧施長穗肥。水稻抽穗期,應看苗施肥,如果孕穗末期莖葉發黃,呈早衰狀態,應追施適量的速效肥料。可在水稻出穗前15~18d,選在下雨前后,每公頃施尿素30~45kg,也可在晴天采用葉面追肥,每公頃用尿素3kg加磷酸二氫鉀0.6kg,對水30~45kg噴施。生產實踐表明,如果長穗肥的用量和施用時間把握恰當,對鞏固有效分蘗,提高每穗粒數有顯著效果。   3.4.2水漿管理。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長很快和需水最多的時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響,不但影響花粉粒正常發育,也影響養分向穗部運輸,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數少、空殼多,因此,這一階段必須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時正值盛夏,日照強,溫度高,一般應保持水層深6~10cm,以控制水溫。  3.4.3防治病蟲害。水稻穗期是稻瘟病的多發期,尤其是穗頸瘟發生嚴重時,導致水稻產生大量白穗或癟粒,影響產量。防治稻瘟病的方法是:在水稻齊穗期每公頃用20%三環唑1125~1500g,對水1125kg噴霧;或用5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配合50%多菌靈500倍液噴霧防治。  同時,穗期也是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等稻田螟蟲發生和危害較重的時期,它們以幼蟲蛀入稻株莖稈中取食,使稻穗空癟率增加,造成嚴重減產。因此,應加強預測預報,盡早防治。可采用40%格殺乳油或20%高滲甲胺磷乳油按1500倍均勻噴霧防治,另外,這些藥劑也能同時防治葉蟬、稻飛虱等害蟲。  3.5結實期管理結實期是指從水稻出穗開花到谷粒成熟的這段時間,一般中熟品種需30~35d。水稻在這一時期田間管理的主攻目標是:養根、保葉,防止葉片早衰,促使粒大粒飽,防止空殼秕粒。  3.5.1合理管水。在水稻出穗揚花期間,田間仍需保持一定水層,調節水溫,提高空氣濕度,以利開花授粉。到灌漿期,采取干干濕濕,以濕為主的灌水辦法,即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l~2d,再灌1次水。這樣可以達到以氣養根、以水保葉的目的,有利于促進灌漿,防止早衰。進入蠟熟期,要采取干干濕濕,以干為主的灌水方法,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3~4d,再進行灌水。收割前7~10d,把田中的水放干。  3.5.2補施粒肥。水稻在灌漿期間,如果氮素不足,會造成葉片早衰,光合產物減少。因此,出穗后發現葉色過早落黃,應該酌情補施1次粒肥,肥料種類和用量為每公頃稻田施用7.5~15kg純氮。對于那些前期肥料施得多,生長正常的稻田可以不施粒肥,但為了粒飽、粒滿,米質優良,也可以每公頃稻田葉面噴施2%~3%的過磷酸鈣溶液1500kg。
水管理技術1、三洗:一是pH值超8.5的地塊,耙地時應洗堿,洗堿時水層必須沒過垡塊,泡2-3天后排水。二是水混時應洗堿,在分蘗時水混成米湯狀,往往造成緩苗慢、死苗、“脫褲”。三是高溫時應洗堿,6月中下旬水溫達22℃以上,易發生紅葉、紅斑(赤枯病),一定要洗,配合噴施葉肥。鹽堿重的可以把酸化草碳裝入絲袋,放新水時放在渠道或水口處,改善本田酸堿狀況,效果較好。2、三護:①護苗水,移栽時,保持寸水,栽后適當加深到苗高的一半左右,利于保溫、快速分蘗;分蘗期遇15℃以下溫度,適當加深水層,護苗。②護葉水,插秧后如果遇到連續幾天35℃以上的高溫時,稻田的表面水溫也隨之升高,此時與水面平齊正在生長的里葉很容易出現燙傷、細胞死亡,這個葉片出來時,葉燙傷部分失去葉綠素,變成黃色,嚴重時燙傷以上部分的葉,因不能吸收養分和水干枯死亡,出現葉燙傷的特點是經高溫幾天后出的新葉橫斷面出現黃色,但不傳染。氮肥多或高溫前2-3天追施氮肥的地塊更嚴重。遇此情況應及時換新水減溫或排水護葉。③護胎水,在孕穗時不能斷水(6月末至7月中旬,倒數第四葉至第二葉)而且遇平均17℃以下低溫,把水層加深至10—15厘米,深水護胎。3、輕曬:鹽堿輕的地塊(或有青苔)、發生赤枯病的地塊,在6月末可以輕曬,在夜晚或陰天晾田更好。稍裂后灌跑馬水,或者大水后4-6小時左右排出,然后再建立水層。4、收獲撤水:收獲前一周左右撤水,防止冷風和堿害。收獲時間一般在9月25日—10月5日,過早過晚收割,都易引起裂紋、爆腰、變色等,影響品質;一是看完熟率,達到95%以上小枝梗(穗軸)變黃即可。二看水分,籽粒含水量在18—22%收割,利于減少碎米率,也便于機械收獲。三看復曬時間(即割后晾曬時間),不能太長,正常天氣一周即可脫粒。施肥(一)、施肥原理1、水稻需肥規律①不同時期吸收量:水稻氮素營養臨界期(是需要營養關鍵時期,量不一定多)是分蘗期、營養最大效率期(吸收最多時期)是分蘗末到穗分化期,約占總量的65%;水稻磷素營養臨界期是苗期、營養最大效率期(吸收最多時期)是從分蘗到成熟,約占總量的85%,基本是一生較平衡;水稻鉀素營養臨界期是孕穗期、營養最大效率期是分蘗到抽穗,約占總量的95%。②總體吸收量:理論上水稻每一百公斤籽粒需從土壤中大約吸取氮2公斤、磷1公斤、鉀2.5公斤,粳稻對鉀需求略少一些。氮、磷、鉀的配比因產量不同而不同:公頃產量在6000—7000公斤左右時,氮、磷、鉀的施肥比例為3:2:2;公頃產量在9000公斤以上時氮、磷、鉀施肥比例為3:2:4.5。各種肥料的配合作用也是提高肥效的重要手段,這也是施肥的一個重要原理。鹽堿越重,肥越該多下,特別是磷和鉀肥,如果生產優質米要注重鎂肥和其他微肥的使用。2、本田用肥量整個本田期用肥量約為:純氮180公斤(折合尿素350公斤)、純磷100公斤(折合二銨200公斤)、純鉀75公斤(折合硫酸鉀150公斤左右)、硫酸鋅20公斤、硅肥200公斤左右。下一年適當減少磷、鉀肥用量。保水期不要用硝態氮,流失多且對水源有污染。對于吉粳88等超級稻用肥量,氮肥應該比普通品種多1/5左右,否則達不到超級稻高產的目的。特別提示:水稻也是喜硅作物,對硅的需求量超過對氮、磷、鉀的需求量。硅肥對水稻具有:1、促進植株的表皮組織硅質化,增強對病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機械抵抗力。如硅供應不足,則組織軟弱,同時可溶性氮和糖類相對增加,使病原菌易于繁殖。2、由于硅在植株表皮組織內沉淀,增加其機械強度,使稻葉呈直立型,角度小,彎曲度也小,減少葉片間互相遮陽,提高了群體的光合效率。3、硅能增加水稻根部對環境中低價鐵、錳的氧化能力,促進根系生長,改善根的呼吸作用,促進植株中磷素營養的轉化。白漿土、草甸土、草甸黑土及老稻田都屬缺硅性土壤,施用硅肥有很好的增產效果。目前,主要是利用含有鈣、鎂、鋅的硅酸鹽作為硅肥,做基肥與其他肥料同時施入,每公頃用量為有效硅15千克。(二)、大田施肥1、底肥的使用量一般為每公頃糞肥20-30方或商品有機肥300公斤、二銨150—200公斤(全部磷肥)、尿素75—100公斤(約占整個生育期總氮的30%)、硫酸鉀50—100公斤(總鉀肥一半)、硫酸鋅20—30公斤、硅肥200公斤(使用合格的三元復合肥最好,能相互促進吸收,按氮磷鉀配比施入,不夠的用二銨、硫酸鉀等配合)。2、分蘗肥:施用分蘗肥可以起到促進水稻增蘗、增花的雙重作用。為使追肥在分蘗期見到肥效,必須在移栽返青后立即施用,過晚施用,雖有保蘗作用,但易增加無效分蘗。分蘗肥以氮肥為主,最好是施用硫酸銨加黑壯肥(黑肥),次之是硫銨和尿素混合施。施肥量一般為施氮總量的30%左右,每公頃折合尿素100—150公斤。施用方法最好間隔一周左右分兩次施入:先多一點,施用計劃量的70%,促進早生快發;過幾天再用剩余的30%對長勢差的地方找零,調解弱勢苗,哪弱追哪,也習慣稱為補肥(站在田外觀看水稻長勢長相,對發黃、株矮的地方進行補施,一般在6月15日左右)。3、穗肥:在出穗前25—30天左右施入(約7月5—10日),水稻施用穗肥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穎花退化和增加穎花數,為抽穗和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打好基礎。每公頃施尿素100—150公斤,硫酸鉀50公斤,根據水稻長勢,以巧施為主(一般地每平方米要保證有400-450穗,預計在6月25日前后莖數達不到要求的,應該早施,如果已達到預計莖數的1.1倍,可晚至7月15日左右施入),視情況間隔7-10天分兩次施入:先施用計劃量的60%,再用剩余的側重施于長勢差的地方,調解弱勢苗。原則是:一看撥節黃,等葉色褪淡后再施;二看底葉是否枯黃,黃則根系受損,先撤水曬田壯根再施肥(約出穗前20天左右);三看有無病害,要先治病后施肥。4、粒肥:只有能安全出穗的(一般是8月10日前)才可追,施粒肥可以增加蛋白質,但過多則會造成貪青、粒重下降,在7月末8月初每公頃施尿素30公斤(主張用葉面肥代替—破口、始穗、齊穗各一次,而且肥效快、促早熟、效果顯著、不易貪青,可以適當加入一定量的米醋和防治稻瘟病藥一起施用)。群體大的、易感病、受光不好的不能追肥;葉色淡、下葉枯黃、上葉有干尖、有早衰現象的,抽穗早、密度小、株型開張的可以追,哪黃哪追。追肥方法:每次追肥前要把陳水放出(中午溫度高可以促進鹽溶解,下午3—4點排水),趁夜晚或陰天適當晾晾田,再撒入肥料,隨后灌水(持續保水5-7天為宜,對于不保水地塊肥量要以少而勤為宜),以水帶肥,達到根系。如果結合中耕、撓秧效果更好,即可增加肥效又可以放除土壤內臭氣、冷氣、毒氣。以上施肥、水管理是我們吉林鹽堿地常用的方法,日期是以常年經驗為主,實際施用日期應以土壤情況、天氣和苗情為準。聲明:以上是已發的論文,不是網摘。

6,怎么種植水稻

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約占糧食作物面積的30%,產量接近糧食總產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長發育 一、水稻的一生 (一)水稻的生育過程 水稻一生,可以分為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時期。自種子萌發到幼穗分化開始,這一時期生長根、莖、葉,稱為營養生長期;幼穗分化到抽穗,這一時期幼穗莖葉同時生長,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時期;抽穗以后開花授粉和子粒灌漿、結實,稱為生殖生長期;不同生育時期之間有著互相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協調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的關系,是水稻高產栽培的重要原則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 水稻從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階段 (l)感溫性 水稻每完成一個階段的發育;需要一個最低的總熱量,進行生長點發生質變所必須的生化反應和植株的生長。這種總熱量以有效積溫、活動積溫和總積溫來表示。不同類型的水稻品種,對積溫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當穩定。 不同品種要求積溫不同,但生殖生長期要求的積溫在品種間并無多大差異,主要是營養生長期要求的積溫不同。晚熟品種,完成營養生長要求的積溫多。水稻各生育時期要求的積溫是穩定的,所以當溫度升高時,滿足所需積溫時間變短,生育期縮短;當溫度降低,滿足所需積溫時間變長,生育期延長。這便是水稻的感溫性,也稱感溫階段。 (2)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對開花起誘導作用主要是長暗期的作用,必須超過某一臨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長點的質變,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光照縮短,暗期加長,完成光周期誘導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長,暗期縮短,完成光周期誘導慢,幼穗分化延遲。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稱感光階段。不同品種感光性不同,早熟種天數少,晚熟種天數多。 (二)水稻產量的形成 水稻產量是由單位面積上的穗數、每穗結實粒數和干粒重三個因素所構成。這三個因素,是分別在不同生育時期形成的。 1.穗數的形成 單位面積上的穗數,是由株數、單株分蘗數、分蘗成穗率三者組成的。株數決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礎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壯秧,才能確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蘗早、成穗多。決定單位面積上穗數的關鍵時期是在分蘗期。在壯秧、合理密植的基礎上,每畝穗數多少,便取決于單株分蘗數和分蘗的成穗率。—般分蘗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蘗,不容易成穗。所以積極促進前期分蘗,適當控制后期分蘗,是水稻分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2.粒數的形成 決定每穗粒數的關鍵時期是在長穗期。 穗的大小,結粒多少,主要取決于幼穗分化過程中形成的小穗數目和小穗結實率。在幼穗形成過程中,如養分跟不上,常會中途停止發育,形成敗育小穗,減低結實率,造成穗小粒少。長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壯桿大穗,防止小穗敗育。 3.粒重的形成 決定粒重及最后產量是在結實期。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構成。子粒大小受谷殼大小的約束,成熟度取決于結實灌漿物質積累狀況。子粒中物質的積 累主要決定于這時期光合產物積累的多少。如水稻出現早衰或貪青徒長,以及不良氣候因素的影響,就會灌漿不好,影響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響產量。因此,促進粒大、粒飽,防止空秕粒,是結實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個產量因素,在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著相互制約的關系。一般每畝穗數超過一定范圍,則隨著穗數的增多, 每穗粒數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傾向。所以水稻高產是穗數、粒數 和粒重矛盾對立的統一。其本質是群體和個體矛盾對立的統一。 二、水稻幼苗期的生長發育 水稻在秧田生長的時期,叫做幼苗期。幼苗期的生長可分 為稻種的萌發和秧苗的成長。 (一)稻種的蔭發 水稻的生長是從種子萌發開始的。當稻種吸水膨脹,胚根突破種殼露出白點時,叫做“露白”或“破胸”;當胚根伸出達種子長度,或胚芽伸出長達種子長度一半時,便稱為發芽。種子萌發的條件如下。 1.水分 稻種萌發,首先需要吸收足夠的水分。當種子吸水量達本身重量的25%時,就開始萌發。吸水快慢和水溫有關,水溫高吸水快,水溫低吸水慢。 2.溫度 水稻發芽最低溫度,粳稻為10℃,最適溫度為20—25℃,這種溫度下發芽整齊而健壯。最高溫度為40℃。因 此,水稻催芽要求溫度保持30—35℃,破胸后降至20—25℃, 促使根芽齊壯。 3.空氣 稻種在無氧水層下亦能發芽,但這種發芽是不正常的,往往芽長得快,而根生長很慢。因為稻種在有氧氣進行呼吸作用取得足夠的能量才能發芽。稻谷正常發芽時從空氣中吸取氧氣進行呼吸,叫有氧呼吸;當缺氧時便從種子有機物中奪取氧氣進行呼吸,叫無氧呼吸。所以稻種在正常發芽情況下,先長根、后長芽,相反則有芽無根。 (二)秧苗生長特點 1.地上部的生長 稻種發芽出苗時,最先是包在幼芽外面的芽鞘伸出地面,成為鞘葉。這片葉呈筒狀,不具葉片,也沒葉綠素。芽鞘伸長到一定程度,從中抽出l片葉來,具有葉綠 素,葉片很小,只見葉鞘,叫不完全葉。當這片葉長達l厘米左 右,秧田呈現一片綠色,便稱為出苗,或叫放青。以后每隔2— 3天,便有 l片葉長出,而且有葉片和葉鞘,稱之為完全葉,到第3片完全葉展開時,稱為“三葉期”。這時種子胚乳中養分耗 盡,幼苗進入獨立生活,故稱之為“離乳期”。 2.地下部生長 稻種發芽時,首先由胚根向下延伸長成種子根,如釘子一樣垂直扎人土中。種子發芽出苗時,主要靠它吸收水分和養料。接著在胚芽鞘節上開始發根,芽鞘節根一般有5條。首先長出2條,1—2天后又在對稱位置上長出2條,隨后再長出 l條,狀如雞爪,秧苗生長初期立苗主要靠這種根,從放葉至一葉—心期形成。三葉以后,依次從不完全葉及完全葉節上長出根來,統一稱為“節根”。它粗壯,具有通氣 組織。所以三葉后秧田里可以經常保持水層了。 3.幼苗生長期對環境條件要求 ( l)溫度要求 粳稻出苗最低溫度12℃,秈稻出苗最低 溫度14℃。這種溫度條件下,出苗率低,而且速度慢。出苗以后日平均溫度20℃左右,對于培育壯秧最有利。過高過低都不利。如低溫達到5—7℃時,就要防寒,否則稻菌受凍害。 (2)空氣要求 秧田里有充足的氧氣幼苗才能正常生長。 秧苗在淹水情況下生長發育不良,根少、苗弱。尤其是在三葉期之前,淹水不利培育壯苗,因此,秧田育苗過程中,小水勤灌,不保水層,有利培育壯苗。濕潤育苗、干旱育苗都是為了培育壯苗,滿足秧苗生長對氧氣的要求。 (3)水分要求 秧田對水分的需要,隨秧苗生長而增多。 出苗前只需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40%一50%,就可滿足發 芽、出苗需要。三葉期以前也不需水層,土壤含水量為70%左 右。三時期以后土壤水分不少于80%,低了就會影響水稻生 長。 (4)光照要求 光照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條件之一。因為光 照充足,秧苗才能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根部吸收的水分、 養料,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進行生長發育。
三、分蘗期的生長發育 (一)分蘗的生長 1.分蘗發生規律 水稻主莖基部有若干密集的莖節叫做分蘗節。每個節上長 l片葉,葉腋里有1個分蘗芽,成長為分蘗。著生分蘗的葉位,稱為蘗位。凡是從主莖上直接長出的分 蘗,稱為一次分蘗,由一次分蘗上長出的分蘗,稱為二次分蘗, 由二次分蘗上長出的分蘗,稱三次分蘗。依此類推。分蘗在主莖的節上,自下而上依次發生。一般分蘗的出現,總是和母莖相差3片葉子。 n葉伸出=n一三葉分蘗第 l葉出現。 2.影響分蘗的因素 (l)分蘗的發生和秧苗營養狀況有關 尤其是氮素營養起主導作用。秧田期由于播種較密,養分、光照不足,基部節上 的分蘗芽大都處于休眠狀態。拔節以后生長中心轉移,上部節上的分蘗芽也都潛伏而不發。所以一般只有中位節上的分蘗節可以發育,但還和其他因素有關系。 (2)分蘗發生和溫度有關 分蘗生長最適溫度為30— 32℃,低于20℃或高于37℃對分蘗生長不利,16℃以下分蘗停止生長發育。 (3)分蘗的發生和光照有關 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開始分蘗,給自然光照的50%時,13天開始分蘗,當光強降至自然光照強度的5%時,分蘗不發生,主莖也會死亡。 (4)分蘗的發生和水分有關 在分蘗發生時需充足的水 分。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時,植株生理功能減退,分蘗養分供應不足,常會干枯致死。這就是“黃秧擱一擱,到老不發作”的原因。此外,分蘗還和品種特性有關,不同品種分蘗力有差別。本 田分蘗的發生,經歷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過程。當全田有 10%的苗分蘗出現時,稱為分蘗始期。分蘗增加最快時,稱為 分蘗盛期。到全田總莖數和最后穗數相等時,稱為有效分蘗終 止期。以后稱為無效分蘗期。全田分蘗數達最多時,稱為最高分蘗期。 (二)葉的生長 水稻葉片的生長,前3片葉在分蘗前出生,最后3片葉在長穗期長出,其余的葉片都是在分蘗期生長。水稻主莖葉的多少,不同品種葉片數不同,一般早熟品種主莖有12一13片葉,中熟品種有14一15片葉,晚熟品種有 16一19片葉。分蘗前3片葉的生長,每3天左右長出 l片葉。 分蘗期葉片的生長,每5天長l片葉。撥節以后葉片的生長, 每7—9天長l片葉。葉片大小、長短有不同,中熟種以倒4葉最長,早熟種以倒3葉最長。葉片壽命長短有差別,早生 l一3 葉,壽命僅有10—20天,以后隨葉位上升,壽命遂漸增長,劍葉壽命最長,可達50—60天左右。 (三)根的生長 分蘗期也是根生長的主要時期,凡是從莖節上長出的根,稱為第一次根,第一次根上長出的分枝根, 稱為第二次根或第一次分枝,以后還可以長出第三、四次根。 水稻所有的節都有發根能力,隨葉片的出生,一節一節地向上發根。一般發根和出葉相差3個節位,分枝根的發生,又依次遞減一個節位。水稻的根有通氣組織,這種通氣組織和莖葉中類似組織相通連,成為地上部向根輸送氧氣的途徑,使水稻在 淹水缺氧情況下仍能生長。水稻根系發育和土壤中水、肥、氣、熱等狀況關系密切。如水稻根的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28— 30℃,超過35℃生長受阻,低于15℃生長減弱,低于10℃停止生長。 四、長穗期的生長發育(拔節至抽穗) 水稻生長發育到分蘗末期,便開始莖稈節間的伸長(拔節)和幼穗分化,直到節間伸長完畢,幼穗長至出穗為止,稱為長穗期。水稻這一時期營養生長和生殖同時并進,一方面完成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的生長發育,同時幼穗分化發育,形成生殖器官。 (一)根莖葉的成長 1.根的成長 水稻在分蘗期由各節上長出不定根,到拔節這個時期只有上部節位上還在繼續生出不定根外,主要是從不定根上長出分技根。這種根向下深扎。到抽穗期根的分布成為倒卵形。總根量達最高峰。 2.莖稈的成長 水稻拔節以后,地上部的幾個節間伸長, 成為明顯的可見莖稈。不同品種,其伸長節不同,早熟品種伸長一般3—4個,中熟品種伸長節一般5—6個,晚熟品種伸長節一般6—7個。節間的伸長自下而上逐個順序進行,根據它可以促使基部幾個節間在伸長期加強管理,使之短而粗壯抗倒伏奪高產。 3.葉的成長 水稻到了分蘗末期進入拔節之后,葉片由5天左右長 l葉,變為每隔7—9天才長1葉;壽命也延長了, 穗期的葉達40天以上;而且葉層分工明顯。上層葉制造的養分主要向生長中心幼穗輸送,下層葉制造的養分主要供節間和根系生長。葉面積和群體要適宜,如過早封行,會影響莖稈、 節間粗壯,根系活力早衰,結實不好。封行過晚,葉面積過小, 養分制造得少,積累得少,亦會影響壯稈大穗。一般以掌握劍 葉露尖封行比較合適。 (二)幼穗分化發育 水稻穗屬圓錐花序,有一主梗叫穗軸,穗軸上有節,叫穗節,最下一個節,稱穗頸節。穗節上長分枝,稱一次枝梗。再分枝長二次枝梗。由一次及二次枝梗上長小枝梗,末端著生小穗(花)。稻穗分化過程可劃分若干時期,而且劃法不一,比較簡明的劃法介紹于下。 1.枝梗分化期 包括第一苞原基分化、一次枝梗分化和 二次枝梗分化三個時期。第一苞原基分化期,指在生長錐的基部,劍葉原基上方,形成一個環狀突起,便是第一苞原基。是幼穗分化的標志。第一次枝梗分化期,生長錐膨大并出現橫紋; 從下向上分化出各一個一次枝梗原基突起,第一苞處長出白色苞毛,標志一次枝梗分化終止。第二次枝梗分化期,在一次枝梗原基兩側出現二次枝梗原基突起,順序與一次枝梗相反, 自上而下進行。二次枝梗分化結束時,幼穗全部被苞毛所覆蓋。幼穗長0.5一1.0毫米。 2.小穗分化期 包括小穗原基分化和雌雄蕊形成兩個時期。當上位的一次枝梗頂端出現護穎及近化小花外穎原基突起時,為小穗分化始期。接著分化出內、外穎原基。當雌雄蕊原基出現時,進入雌雄蕊形成期。分化的順序由頂向基部發展。一個枝梗則頂端小穗先分化,然后由基部向上分化。 3.減數分裂期 包括花粉母細胞形成和花粉母細胞減數 分裂兩個時期。即從花藥內花粉母細胞的發育充實,減數分裂,四分體形成的全過程。小穗向有效和退化兩極發展,退化小穗停留在雌雄蕊形成階段,成為敗育小穗或穎花。 4.花粉充實完成期 這時穗長定型,小穗達全長,主要是花粉粒的內容充實,花粉變成黃色,內、外穎全部變綠,雌雄孢子全部發育成熟,稻株開始抽穗開花。 (三)幼穗分化田間鑒定 1.根據常年出穗期推斷 幼穗開始分化,大致在出穗前 30—35天,二次枝梗分化大致在出穗前20—25天,減數分裂期,大致在出穗前10一15天左右。因品種、地域及栽培條件不同而異。 2.根據拔節情況推斷 自上而下第五節間伸長時幼穗開始分化,第四間伸長時小穗分化,第三節間伸長時減數分裂, 第二節間伸長時花粉粒形成及出穗期。 3.根據幼穗及小穗長度推斷 當幼穗長達0.5一1.0毫 米,幼穗為苞毛所覆蓋時,為二次枝梗分化期。幼穗長5—10毫米時,為雌雄蕊形成期。幼穗長1.5—4.0厘米時,為花粉母細胞形成期。當幼穗及小穗達全長一半左右時,為減數分裂期。幼穗及小穗接近全長時,為花粉內容充實完成期。 五、結實期的生長發育 水稻從出穗到成熟的過程叫結實期。這一過程約30—55 天,不同品種天數不同。 (一)開花授精 水稻幼穗自劍葉葉鞘中伸出,叫抽穗。一穗全部抽出約需 3—5天左右。全田有10%的稻株抽出葉鞘一半時,為始穗期。 有50%的植株出穗,為抽穗期。有80%出穗時,為齊穗期。穗 頂小穗露出劍葉葉鞘1—2天就開花。開花的順序和小穗發育 的順序相同。就一穗而言自上而下。就一枝梗而言,先頂端然 后自基部向頂端。每朵花自開穎、裂藥、散粉、授粉后花藥吐出 穎外。每朵花自開放到關閉1—2小時。一般每天上午9一10 時開花, 11—12時最盛,下午2—3時停止。開花最適宜溫度 為30—35℃,最低溫度為15℃。一個穗開花需5—8天左右, 授粉后約2—7分鐘花粉發芽,伸出花粉管,沿柱頭進入子房, 約30分鐘,到達胚珠,鉆進珠孔,進入胚囊,花粉管先端破裂, 放出兩個雄核,一個雄核與兩個極核融合形成一個大核,即胚 乳原核。一個雄核進入卵細胞內,進行授精,受精卵將來發育成胚。一般開花后9一18小時完成受精過程。 (二)灌漿結實 1.子粒形成 子房受精后第 l天就開始伸長,在開花后6—7天,米粒即可達最太長度,此時胚的各器官也大體完成, 開始具有發芽能力。8—10天,米粒達最大厚度。米粒鮮重開花后10天內增長最快,在25—28天達最大值。米粒干重增加高峰期在開花后15—20天,開花后25—45天達最大值。 2.子粒成熟 水稻子粒成熟,一般分為乳熟、蠟熟、完熟幾個時期。一般開花3—5天進入乳熟期,這時子粒中有淀粉沉積呈乳白色。在此基礎上,白色乳液變濃,直至成硬塊蠟狀, 谷殼變黃,稱之為蠟熟期。在蠟熟后約7—8天進入完熟期,這時米粒硬固,背部綠色退去呈白色,水稻一生至此結束。
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約占糧食作物面積的30%,產量接近糧食總產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長發育 一、水稻的一生 (一)水稻的生育過程 水稻一生,可以分為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時期。自種子萌發到幼穗分化開始,這一時期生長根、莖、葉,稱為營養生長期;幼穗分化到抽穗,這一時期幼穗莖葉同時生長,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時期;抽穗以后開花授粉和子粒灌漿、結實,稱為生殖生長期;不同生育時期之間有著互相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協調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的關系,是水稻高產栽培的重要原則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 水稻從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階段 (l)感溫性 水稻每完成一個階段的發育;需要一個最低的總熱量,進行生長點發生質變所必須的生化反應和植株的生長。這種總熱量以有效積溫、活動積溫和總積溫來表示。不同類型的水稻品種,對積溫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當穩定。 不同品種要求積溫不同,但生殖生長期要求的積溫在品種間并無多大差異,主要是營養生長期要求的積溫不同。晚熟品種,完成營養生長要求的積溫多。水稻各生育時期要求的積溫是穩定的,所以當溫度升高時,滿足所需積溫時間變短,生育期縮短;當溫度降低,滿足所需積溫時間變長,生育期延長。這便是水稻的感溫性,也稱感溫階段。 (2)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對開花起誘導作用主要是長暗期的作用,必須超過某一臨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長點的質變,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光照縮短,暗期加長,完成光周期誘導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長,暗期縮短,完成光周期誘導慢,幼穗分化延遲。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稱感光階段。不同品種感光性不同,早熟種天數少,晚熟種天數多。 (二)水稻產量的形成 水稻產量是由單位面積上的穗數、每穗結實粒數和干粒重三個因素所構成。這三個因素,是分別在不同生育時期形成的。 1.穗數的形成 單位面積上的穗數,是由株數、單株分蘗數、分蘗成穗率三者組成的。株數決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礎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壯秧,才能確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蘗早、成穗多。決定單位面積上穗數的關鍵時期是在分蘗期。在壯秧、合理密植的基礎上,每畝穗數多少,便取決于單株分蘗數和分蘗的成穗率。—般分蘗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蘗,不容易成穗。所以積極促進前期分蘗,適當控制后期分蘗,是水稻分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2.粒數的形成 決定每穗粒數的關鍵時期是在長穗期。 穗的大小,結粒多少,主要取決于幼穗分化過程中形成的小穗數目和小穗結實率。在幼穗形成過程中,如養分跟不上,常會中途停止發育,形成敗育小穗,減低結實率,造成穗小粒少。長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壯桿大穗,防止小穗敗育。 3.粒重的形成 決定粒重及最后產量是在結實期。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構成。子粒大小受谷殼大小的約束,成熟度取決于結實灌漿物質積累狀況。子粒中物質的積 累主要決定于這時期光合產物積累的多少。如水稻出現早衰或貪青徒長,以及不良氣候因素的影響,就會灌漿不好,影響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響產量。因此,促進粒大、粒飽,防止空秕粒,是結實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個產量因素,在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著相互制約的關系。一般每畝穗數超過一定范圍,則隨著穗數的增多, 每穗粒數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傾向。所以水稻高產是穗數、粒數 和粒重矛盾對立的統一。其本質是群體和個體矛盾對立的統一。 二、水稻幼苗期的生長發育 水稻在秧田生長的時期,叫做幼苗期。幼苗期的生長可分 為稻種的萌發和秧苗的成長。 (一)稻種的蔭發 水稻的生長是從種子萌發開始的。當稻種吸水膨脹,胚根突破種殼露出白點時,叫做“露白”或“破胸”;當胚根伸出達種子長度,或胚芽伸出長達種子長度一半時,便稱為發芽。種子萌發的條件如下。 1.水分 稻種萌發,首先需要吸收足夠的水分。當種子吸水量達本身重量的25%時,就開始萌發。吸水快慢和水溫有關,水溫高吸水快,水溫低吸水慢。 2.溫度 水稻發芽最低溫度,粳稻為10℃,最適溫度為20—25℃,這種溫度下發芽整齊而健壯。最高溫度為40℃。因 此,水稻催芽要求溫度保持30—35℃,破胸后降至20—25℃, 促使根芽齊壯。 3.空氣 稻種在無氧水層下亦能發芽,但這種發芽是不正常的,往往芽長得快,而根生長很慢。因為稻種在有氧氣進行呼吸作用取得足夠的能量才能發芽。稻谷正常發芽時從空氣中吸取氧氣進行呼吸,叫有氧呼吸;當缺氧時便從種子有機物中奪取氧氣進行呼吸,叫無氧呼吸。所以稻種在正常發芽情況下,先長根、后長芽,相反則有芽無根。 (二)秧苗生長特點 1.地上部的生長 稻種發芽出苗時,最先是包在幼芽外面的芽鞘伸出地面,成為鞘葉。這片葉呈筒狀,不具葉片,也沒葉綠素。芽鞘伸長到一定程度,從中抽出l片葉來,具有葉綠 素,葉片很小,只見葉鞘,叫不完全葉。當這片葉長達l厘米左 右,秧田呈現一片綠色,便稱為出苗,或叫放青。以后每隔2— 3天,便有 l片葉長出,而且有葉片和葉鞘,稱之為完全葉,到第3片完全葉展開時,稱為“三葉期”。這時種子胚乳中養分耗 盡,幼苗進入獨立生活,故稱之為“離乳期”。 2.地下部生長 稻種發芽時,首先由胚根向下延伸長成種子根,如釘子一樣垂直扎人土中。種子發芽出苗時,主要靠它吸收水分和養料。接著在胚芽鞘節上開始發根,芽鞘節根一般有5條。首先長出2條,1—2天后又在對稱位置上長出2條,隨后再長出 l條,狀如雞爪,秧苗生長初期立苗主要靠這種根,從放葉至一葉—心期形成。三葉以后,依次從不完全葉及完全葉節上長出根來,統一稱為“節根”。它粗壯,具有通氣 組織。所以三葉后秧田里可以經常保持水層了。 3.幼苗生長期對環境條件要求 ( l)溫度要求 粳稻出苗最低溫度12℃,秈稻出苗最低 溫度14℃。這種溫度條件下,出苗率低,而且速度慢。出苗以后日平均溫度20℃左右,對于培育壯秧最有利。過高過低都不利。如低溫達到5—7℃時,就要防寒,否則稻菌受凍害。 (2)空氣要求 秧田里有充足的氧氣幼苗才能正常生長。 秧苗在淹水情況下生長發育不良,根少、苗弱。尤其是在三葉期之前,淹水不利培育壯苗,因此,秧田育苗過程中,小水勤灌,不保水層,有利培育壯苗。濕潤育苗、干旱育苗都是為了培育壯苗,滿足秧苗生長對氧氣的要求。 (3)水分要求 秧田對水分的需要,隨秧苗生長而增多。 出苗前只需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40%一50%,就可滿足發 芽、出苗需要。三葉期以前也不需水層,土壤含水量為70%左 右。三時期以后土壤水分不少于80%,低了就會影響水稻生 長。 (4)光照要求 光照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條件之一。因為光 照充足,秧苗才能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根部吸收的水分、 養料,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進行生長發育。
文章TAG:水稻水稻栽培栽培技術水稻栽培技術

最近更新

  • 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體現了什么經濟學或者管理學術語

    粵港澳大灣區體現了什么經濟學或者管理學術語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肇慶(市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的城市群。2,粵港澳大灣區 ......

    門頭溝區 日期:2023-05-06

  • 大學專科專業介紹,大學專科專業有哪些

    大學專科專業有哪些你想找啥類得專業金融,計算機,教育等等。。。很多不同大學設定的專業不一樣。不同的學校不同啊,高考有相關參考書2,專科學校有哪些專業專科學校都有哪些專業?我在本文中 ......

    門頭溝區 日期:2023-05-06

  • perri,誰介紹幾首比較好聽的英語歌我

    誰介紹幾首比較好聽的英語歌我1.Ke$ha-TiKToK2likeulike-AggroSantos3JodieConnor–NowOrNever4JenniferLopez-On ......

    門頭溝區 日期:2023-05-06

  • 寫人的,400500字寫人的文章

    400500字寫人的文章2,400字寫人的作文急需用速度1,400500字寫人的文章進入初中以來,我又認識了許多好老師,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但他們各自的特征不盡相同。其中有這么位老 ......

    門頭溝區 日期:2023-05-06

  • 三年級周記怎么寫,三年級周記怎么寫

    三年級周記怎么寫記事唄,日期.心情.天氣.事情.總結一天。記事唄,日期.心情.天氣.事情.總結一天。寫一寫自己在一周里面的所見所聞,感悟等等。我在三年級的時候寫周記覺得沒有什么可寫 ......

    門頭溝區 日期:2023-05-06

  • 井噴效應,運用經濟學原理解釋雙節井噴現象求助啊明天考試重點百度

    運用經濟學原理解釋雙節井噴現象求助啊明天考試重點百度1.消費需求的集中釋放2.平時沒有時間消費1.消費需求的集中釋放2.平時沒有時間消費2,什么是井噴效應“井噴”,顧名思義是指,某 ......

    門頭溝區 日期:2023-05-06

  • 去韓國旅游,到韓國旅游須做哪些準備?

    在旅游的旺季,韓國的住宿設施不是特別充足,一般需要提前預訂,可以直接在網站上預訂,常用的韓國便攜無線可以直接在旅游網站上預訂,按天計算,在機場可以直接接入,4.選擇國旗,選擇出國需 ......

    門頭溝區 日期:2023-05-06

  • 紅色詩文,關于紅色經典的詩

    本文目錄一覽1,關于紅色經典的詩2,求一首關于紅色經典的詩歌急急急3,與紅色有關的詩句4,紅色經典詩歌有哪些1,關于紅色經典的詩七律長征{0}2,求一首關于紅色經典的詩歌急急急舒婷 ......

    門頭溝區 日期:2023-05-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勤县| 洛扎县| 旬阳县| 景洪市| 泰安市| 延庆县| 中卫市| 镇康县| 武城县| 临桂县| 丁青县| 无棣县| 湟源县| 西平县| 承德县| 祁连县| 靖江市| 武定县| 西贡区| 凤城市| 兖州市| 汾西县| 慈利县| 巴青县| 会理县| 六枝特区| 长治县| 湖州市| 九江县| 阳新县| 北宁市| 宜兴市| 溧阳市| 高雄县| 吴川市| 分宜县| 左贡县| 肇源县| 广河县| 安顺市|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