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績效獎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最明顯的區別主要有三個。問題說反了,公務員沒有績效工資,是事業單位有績效工資,但公務員有績效獎,公務員沒有績效工資,但有年終績效獎,分年度考核績效獎、專項績效獎等幾種,事業單位一般都是由縣一級部門進行招考的,也是由縣級人社部門進行管理的,其福利待遇也是由地方財政統籌解決,因此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情況直接決定了事業單位的福利多少,特別是地方獎勵性績效,有些地方獎勵性績效可以達到10多萬,如深圳、上海、江蘇一些地區,地方獎勵性績效遠遠超過工資水平,而貴州、云南等地區績效就非常之少,有些地區直接沒有,只有工資,一個月三四千塊錢。
1、山東省事業單位的工資是多少?
自我感覺,山東省對體制工作的向往和追求,堪比東北地區,但是其實山東的體制內工作人員的工資并不算高,公務員稍微好點,事業單位更低一些,和普通的私企打工人士收入上并沒有太大的區別。而在收入方面,山東事業單位職工收入也是非常不均勻的,濟南和青島兩個發展較好的城市事業單位職工收入較高,而其他地區相對就低很多,
全國每個地方的事業單位工資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就算一個省內因經濟發展差異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收入也有很大不同,總體來說,經濟越發達的地區,事業單位工資水平就越高,事業機構級別越高,工資就越高,反之,經濟發展較落后的事業工資就低,機構級別越低的職工工資越低。事業單位一般都是由縣一級部門進行招考的,也是由縣級人社部門進行管理的,其福利待遇也是由地方財政統籌解決,因此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情況直接決定了事業單位的福利多少,特別是地方獎勵性績效,有些地方獎勵性績效可以達到10多萬,如深圳、上海、江蘇一些地區,地方獎勵性績效遠遠超過工資水平,而貴州、云南等地區績效就非常之少,有些地區直接沒有,只有工資,一個月三四千塊錢,
另外,事業單位的工資和單位級別也是有非常大的關聯,比如兩個同班同學,一個進省廳級事業單位,一個進鄉鎮事業站所,剛開始鄉鎮事業工作人員工資會比進省廳的同學高500左右工資,高出的部分主要是鄉鎮的各種補貼,但是十年以后差距就可以看出來了。十年后,在省廳的那個人如果是管理崗,基本上提拔到正科基本上是沒有多大問題的,也就是所謂的事業管理七級,甚至提拔到事業副縣級也是有可能的,畢竟單位級別高,領導職務多,到了年限基本上就可以提拔了,
而在鄉鎮,事業單位是沒有設置領導崗位的,最多就是個股級,雖然鄉鎮職工可以比省廳級多領幾百補助和補貼,但是省廳級在職務上的提拔以后,工資會很快被提上去,三五年就可反超鄉鎮,十年就會高出一大截。而在山東來說,以青島一個剛剛考進去的事業單位職工為例,月工資扣除五險一金以后大概到手4000左右,公積金2000上下,第十三薪大概3000(發的是基本工資),年終績效4-8萬(各個縣區市都不一樣,以五六萬的績效居多),年綜合收入大概在12萬左右,這還是加上公積金一起計算的,這個工資水平,大多數農戶和在私企打工的人都可以掙到,沒有太大的優勢,
2、今年事業單位,還有績效獎嗎?
我們這里的在職教師和退休教師都已經發放到去年,今年有沒有,要等到明年這時候才有可能知道。我們這是皖北地區,從2015年開始,一直到2020年,年年都有,而且發放的數額是越來越多,包括退休教師在內,在頭兩年,所有的教師每人每年1.5萬,之后,在職人員就按照個人總工資的六倍的標準執行。退休人員按在職人員標準的一半發放,
3、為什么公務員有績效工資,而事業單位人員沒有?
問題說反了,公務員沒有績效工資,是事業單位有績效工資,但公務員有績效獎。績效工資和績效獎是兩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其實就是每月個人工資扣除的30%再分配,年底按照年度考核結合個人職務和職稱計算系數,以系數乘以基數即為個人績效工資,俗稱年終獎。績效工資的本意是為了激烈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但是由于再分配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觀意志,很多一線人員反而不如后勤行政部門的人多,或多或少出現過分配不公的現象,因此經常為人詬病,
為了避免因此帶來的爭議,很多地方干脆將這部分扣下來的績效工資平均再分配,以每月或者每季度為周期直接發放給個人,使得績效工資失去了其意義。不過說到底,績效工資還是在拿自己的工資,只不過是看能拿回多少比例而已,公務員沒有績效工資,但有年終績效獎,分年度考核績效獎、專項績效獎等幾種,這部分錢是財政單獨增加的預算,不是從個人工資扣除下來的金額再分配。